今年3月,来自47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的56位官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解读和落实研修班”。在热烈的交流研讨与沉浸式参访体验中,这个研修班成为中非深度对话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与4位研修班学员进行了交流。在他们眼中,中国既是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更是真诚友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左起依次为:达利斯·梅达利(Dallys Medali)、罗伯特·马奇科(Robert Matsiko)、王子·瓦尔达诺·伊图阿(Prince Valdano Itoua)、莉莉安·坎滕古瓦(Lilian Kantengwa)
身在其中才能了解中国
上观新闻:这些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彼此交流日益频繁,这是您第一次到访中国吗?
达利斯·梅达利(Dallys Medali,贝宁经财部战略与展望司司长,以下简称“达利斯”):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去年,去了北京和杭州,这次来到了北京与长沙。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对中国人民的自律和友善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很棒的国家,我迫不及待想再来,去看看其他的省份和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充满历史底蕴和庄重感;杭州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江南韵味。我还没去过上海,但我知道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充满现代气息和商业活力,目前,我最想去的城市就是上海。
罗伯特·马奇科(Robert Matsiko,乌干达财政、规划和经济发展部代理副司长,以下简称“罗伯特”):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参加关于财政政策的培训,通过那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发展成为当今的中国的,乌干达在很多方面也在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第二次是去年9月,我到上海参加了第九届华为全联接大会。那时我发现,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创新意识、推动各领域发展的方式都令人惊叹。我当时就想要再来中国。很高兴,今年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次我们到了北京和长沙,看到中国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我又一次爱上了中国。
王子·瓦尔达诺·伊图阿(Prince Valdano Itoua,刚果(布)国际合作部公私合作促进主任,以下简称“王子”):之前,我在中国待了12年,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在北京的华北电力大学学习。我的本科专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硕士专业为可再生能源,论文方向是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测;博士研究领域是能源方向。我也上过工商管理的相关课程,我用中文发表了多篇论文。
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就觉得中国就是我们刚果(布)的未来,所以我当时的首要目标就是学好中文,深入地了解中国。如今,我能用普通话交流,对中国也非常了解。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上海、香港、苏州、广州等。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喜欢北京的历史与传统,也喜欢上海的活力与创新。
莉莉安·坎滕古瓦(Lilian Kantengwa,卢旺达财政部处长,以下简称“莉莉安”):我在中国留学了4年,在中国外交学院学习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我一直想从事与外交相关的工作,这个专业能给我提供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我去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天津、长沙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印象比较深的是天津和上海。天津气候宜人,海河穿城而过,天津人热情好客;上海是个现代化大都市,充满创新,非常繁华。
上海外滩夜景。 孟雨涵 摄
上观新闻:提到上海时,“创新”与“繁华”这样的词语频频出现。从您的视角出发,您觉得上海在哪些方面展现出了创新与繁华?
王子:我特别喜欢外滩,那些高楼大厦特别壮观,身在其中,才知道城市的繁华,才能了解这是上海。那里灯光璀璨,黄浦江两岸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老的欧式建筑,又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完美地展现了上海的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魅力。每次去上海,外滩都是我必去的地方。我陪着刚果(布)的总统去上海的时候,看到外滩的夜景,他也觉得非常震撼。
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和北京的感觉很不一样。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上海则是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上海的交通也很便利,地铁四通八达,可以轻松到达各个地方。总的来说,上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莉莉安:其实很多中国的城市都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我觉得非常棒。而上海的魅力在于,当其现代性超过全球绝大部分城市时,还几乎处处都能展现传统文化,这很了不起。
罗伯特:上海很有潜力,有成为世界金融之都的潜力。我对上海的印象是处处谈投资、处处有金融。许多投资公司的总部都设在上海,美国华尔街的几乎任何一家公司都在上海设有机构。此外,上海在技术进步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上海对我来说是金融之城与创新之城。
中非命运共同体来得恰到好处
上观新闻: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您认为中非关系展现出了怎样的独特魅力与时代内涵?
达利斯:在贝宁的首都波多诺伏和一些主要的城市,经常会见到中国元素,中国在非洲人的心里分量很重。
贝宁是中国在非洲友好的“支点”,在经贸、基建、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合作。比如,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条长达2000公里的能源动脉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大型项目之一,石油通过这条管道从尼日尔输往贝宁,再装船运往中国。一旦建成,不仅将为中国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也将为贝宁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加深中贝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新的动力。事实证明,中国是非洲可靠的朋友和伙伴,始终支持非洲发展,不强加自己的意愿,包括贝宁在内的非洲国家都在寻求深化对华合作。
罗伯特:中国和中国企业为乌干达的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曼德拉国家体育场和乌干达最大的水电站——卡鲁玛水电站等项目都有中国建筑公司的参与。
曾经,乌干达的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是阻碍其农业等部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道路基础设施的融资,其中,中国交建投资的坎帕拉环城高速公路使城市通勤效率提升40%,乌干达许多道路的开发和升级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时期进行的。
如今,中国的援助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之前中国主要向我们提供贷款和拨款,但现在更多的是投资导向,建立工业园区、经济区,把中国的技术转移到我们那里。乌干达很多年轻人都可以学习技能,然后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再出口到全世界。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它改变了整个传统的援助模式。
王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国家大部分项目都是中国企业来做的,像大桥、水电站、楼房、机场等;教育方面,每年刚果(布)都有很多学生拿到奖学金来中国学习,教育合作让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更先进的知识;科技方面,中国的技术引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医疗方面,中国的医生、医疗队会去我们那里做眼科手术,当地也有常驻的中国医生,大概每两年换一次。
从我的专业来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转型。中国正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非洲绿色能源项目提供建设能力和专业知识。
莉莉安: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我觉得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的合作来得恰到好处。当世界上部分国家对非洲关注度降低时,中国向我们伸出了合作之手。对非洲来说,这是目前最好的发展契机。
乌干达最大的水电站——卡鲁玛水电站项目中有中国建筑公司的参与。新华社 发
上观新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地区获得了哪些机遇?
莉莉安:我们卢旺达有自己的五年战略规划,而中国的很多倡议都与我们的规划相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文交流倡议在卢旺达效果显著,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合作。
达利斯:2019年贝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给非洲提供了很多机会,拉近了中国与非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与非洲市场的距离。中国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在贝宁增加了销售的渠道。互联网在线服务的发展解决了很多目前贸易往来中的问题,很多障碍都能迎刃而解。
王子:刚果(布)总统萨苏十分重视农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能帮助刚果(布)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绿色发展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绿色发展对刚果(布)帮助很大。比如,在电力方面,我希望更多地使用光伏发电,这样既环保,又能满足我们的用电需求。
2024年8月14日,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水稻专家郑瑞金(左一)在稻田里指导当地稻农进行秧苗移栽。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坐落在卢旺达的南方省胡耶区。水稻专家郑瑞金于2021年起在示范中心任职,指导当地稻农进行田间管理。如今,当地水稻产量较往年已大幅提高。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上观新闻:非洲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科技发展带来的国际格局新变化?
罗伯特:如果我们谈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数字化,中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因为中国正处于科技进步的前沿。
比如,华为在乌干达做了很多的项目,它承建了我们国家的通信骨干网,还做了旗舰项目“数字卡车”。“数字卡车”采用太阳能供电,由集装箱改造而成,车长40英尺(约12米),配备几十台笔记本电脑和互联网连接。这辆卡车可以前往偏远地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目前,在乌干达,从事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潜力巨大,乌干达的数字化转型也提上了议程。
我认为技术改变一切,我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创新感到惊讶。如果将同样的技术和信息转移到我们国家,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达利斯:我也同意,科技改变了当今所发生的一切。中国的深海探索和其他创新成果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科技方面真的走在了前列。贝宁的年轻人也对科技充满热情,很有技术头脑。所以科技绝对是我们可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一个重要领域。
找到深度合作的“钥匙”
上观新闻:您对中华文化感兴趣吗?中华文化中哪些元素最吸引您?
莉莉安:我喜欢中国文化。在北京学习的4年,我时刻感受着中国的文化。中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人们也非常珍视和爱护这些文化遗产,这与非洲很相似。在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地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中国对文化遗产的细致保护。通过这些地方,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对我的学习以及我现在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罗伯特:很多乌干达人喜欢中国茶,饮茶也成了日常习惯。来到中国后,才知道中国茶有这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茶的种类。我们现在都说,把中国茶卖到乌干达,把乌干达咖啡卖到中国。
王子: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特别喜欢中国武术。我还喜欢中国古代的建筑,在北京,那些古老的建筑非常漂亮,建造工艺精湛。我还喜欢中国的美食,谁能拒绝中国的食物呢?
研修班学员参观天坛。商务部供图
上观新闻:非洲人民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哪些领域的交流最能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结?
莉莉安:卢旺达有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向往来中国。我在北京的时候,当时在北京的卢旺达群体大概就有400人,规模不小。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有很多发展机会,能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所以都想来这里学习和发展。
现在,卢旺达的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学习中文成了热门选择。因为中文不只是语言,更是一把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的钥匙。在很多卢旺达的大城市,公共设施的指示牌上也都开始出现中文了,很多卢旺达的企业也开始需要懂中文的人才。
王子:在刚果(布),喜欢中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想去中国、想学中文,所以孔子学院发展得非常好。我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中文水平。这样的人多了,非常有助于拉近我们两国的关系,对两国的发展有益。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近年也在整个非洲大陆蔓延,这也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愈发重要,参与度也显著提升。
达利斯:贝宁的年轻人非常愿意了解和探索中国,不少人都希望能到中国接受教育。虽然大家都在学中文,但其实中国很多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可以用英语学习,基本没有语言障碍。我们两国还有合作关系和一些奖学金项目,已经有一些贝宁的学生来了,未来预计会有更多人前来。贝宁的中国文化中心经常会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的活动,举办春晚、乒乓球比赛,还有武术活动,给贝宁人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
在贝宁科托努的贝宁中国文化中心,演员在表演舞狮。新华社 发
上观新闻:如果向中国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您会怎样推介?
达利斯:非洲的人们非常热情,大多数人说法语而非英语。在西非几内亚湾沿岸,有一个美丽、独特的国家,那就是有着“西非门户”之称的贝宁。贝宁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历史上我们跟很多文明国家都有过交流。贝宁还是一个非常友好且包容度很高的国家,和平、民主,充满独特的文化魅力。贝宁和中国关系很好,所有去过贝宁的中国人都很喜欢。
王子:刚果(布)位于大西洋沿岸,拥有150多公里的海岸线。我们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努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同时也注重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
莉莉安:卢旺达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除了非洲大草原,还有山地雨林风情。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环保,所以非常干净整洁,欢迎中国的朋友们到卢旺达来旅游参观。
罗伯特:乌干达的自然环境非常丰富,拥有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维多利亚湖以及壮观的默奇森瀑布,也是观看野生动物的最佳去处之一,大象、狮子、长颈鹿、豹、野牛、羚羊等动物都在这里自由生活。我们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这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桥梁,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惊喜的非洲国家。
中国这位伙伴很可靠
上观新闻:这次参加中国举办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解读和落实研修班”,让您对中国有了哪些新认知?其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又是什么?
莉莉安:这次经历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之前虽然在中国留学,但这次参加的研修班更注重实践。我们实地考察了很多企业和项目,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成果,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研修班把各种合作倡议解释得非常详细,还安排我们与负责这些倡议的机构人员交流,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中非合作的具体运作和广阔前景。
王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去了之后,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参观了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地方,收获很大。
这次课程的内容也很丰富,内容关于中国国情、中国现代化建设,还有绿色发展等。也是在这次深入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非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广阔的合作前景。
达利斯:我非常喜欢这次研修班,它不只是理论探讨,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我们与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深入交流,实地走访,讨论实际问题并了解他们的反应,让我深受启发。
对我来说,这次来中国最美好的回忆就是结识了很多中国人,他们让我更热爱这个美丽的国家。我会把在中国看到的发展经验、合作模式以及人文交流的美好带回贝宁。
研修班学员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商务部供图。
上观新闻: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展望未来,您认为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合作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呢?
达利斯:当前全球形势充满挑战,特别是美国的新发展态势。如今,中国与非洲国家团结起来、加强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的“十大伙伴行动”计划,为中国和非洲未来的合作指明了方向。这是新的指导方针和路线图。非洲和中国都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高效。
中国和贝宁的合作当然也会面临一些全球性因素带来的挑战,但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此次来中国,就是为了深入研究每项行动,探讨如何在两国共同实施,实现互利共赢。
王子:我觉得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可能还存在一些挑战,因为很多非洲国家对科技领域、能源领域的话题还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什么经验。
我希望非洲能发展更多的光伏发电,但目前非洲一些国家对太阳能发电了解不足。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非洲国家能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发展、推动非洲能源结构的转变。另外,文化差异在合作初期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沟通上的小问题,但随着交流的增多,这些问题都在逐渐解决。
相信未来,中非合作将在更多领域不断深化,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技术共享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携手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罗伯特:中国这位合作伙伴可靠且经验丰富。互利共赢的合作肯定会进一步推动非洲的科技创新与整体发展。而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海人民乃至全体中国人民都非常乐意且满怀热情地与全世界分享这些技术,以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2024年8月1日拍摄的连接布拉柴维尔和黑角的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无人机照片)。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修建,全长536公里,是中刚两国之间最大合作项目,被当地人誉为“梦想之路”。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原标题:《非洲官员眼中的中非合作:正当其时,未来可期》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商务部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