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常规赛的至少10人轮换,季后赛中雷迪克严格遵循9人轮换——如果将出场时间定格在不低于15分钟,那就是东契奇、詹姆斯、里夫斯、八村塁、芬尼·史密斯和文森特6人。
6人轮换,雷迪克为何要这么做?
说明点一:练兵。相比常规赛,季后赛不再是练兵场所。因此,可上可不上的球员基本很难获得出场时间。除非是垃圾时间。
说明点二:把握能力。以范德比尔特、海斯为例。两场比赛下来,二人合计只有8投2中。防守端,以范德比尔特为例。在其对位防守下森林狼球员命中率高达75%——8投6中。
攻防都没有,再加上是季后赛。就不难理解雷迪克为何要缩短轮换球员了。说白了,还是球员不给力。
与此同时,芬尼·史密斯的场均出场时间从常规赛的28.8分钟暴涨到了35.6分钟。
“电风扇”的出场时间为何暴涨?
第一,进攻端。三分出手占比54.5%下投篮率33.3%、场均1.0球。别小看这三分率,湖人队内仅次于东契奇和文森特。
第二,防守端。占比54.1%防后卫、占比26.4%防锋线、占比19.6%防内线。效率上,效率上,将对手投篮率从52.4%限制到45.6%。
综上数据看,芬尼·史密斯在攻防两端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事实上,用数据来说合计的10分队内第5、8篮板第4——俨然是首发级别的存在。
这时答案就出来了。说到底,芬尼·史密斯在攻防两端有不俗的表现。
基于此,在我看来芬尼·史密斯就是湖人新卡鲁索的存在。
理由一:定位。有东契奇、亚历山大等情况下,不论卡鲁索还是“电风扇”的定位肯定是角色球员。角色球员的在场职责更多是为核心球员分担压力。
拿芬尼·史密斯来说。
1、和东契奇在场净效率5.8;
2、和詹姆斯在场净效率5.1;
3、和里夫斯在场净效率1.2。
从高价数据看,显然电风扇能给三位核心带来攻防上的帮助。
理由二:即战力。进攻端电风扇是典型的角色球员打法——接投为主。虽然缺乏一定自主进攻能力,但问题是当机会出现时能有效把握住——常规赛,处于空位下两分、三分率50.2%和40.8%。
防守端根据雷迪克的需要,电风扇可以防不同的位置——向下摇摆防爱德华兹、向上摇摆防戈贝尔,同位置防守麦克丹尼尔斯、兰德尔。
基于相对不俗的即战力,芬尼·史密斯俨然就是季后赛湖人队万金油的存在。
相对来说,我认为第二点是主要原因。
首先,芬尼·史密斯像卡鲁索那样清楚自己角色球员的定位。其次,当机会出现时能有效把握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起到万金油的作用——适配各种体系、队友。
最后,寄希望今夏佩林卡能留住新“卡鲁索”芬尼·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