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高校研究员多线齐开?

晚上好,我是万能学爸~

近日,学术圈又起波澜。

一份名为"武汉某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师生恋:多线齐开 + 出轨多人"的 24 页 PPT 在社交平台流传,


将武汉某大学某院特聘副研究员D某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其“多线齐开”的恋爱操作和令人震惊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来和学爸一起探究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01

这场闹剧的主角 D 某,是武汉某大学成为特聘副研究员,

作为掌握学生论文进度、毕业答辩生杀大权的导师,

他将实验室变为 "情感猎场",利用信息差和话语权对学生实施情感剥削。

据举报人整理的PPT显示,D某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至少与5名女性存在情感纠葛,其中既有自己带的研究生,也有被蒙在鼓里的"小三",甚至与前女友保持肉体关系。


根据爆料所述,2023年7月,D某入职武汉某大学担任特聘副研究员。

然而,他刚入职不久,就开启了令人咋舌的多线程恋爱操作。

D 某入职仅三个月,便对同课题组的研一女生 A 展开追求,在师生权力不对等的背景下,A 很快成为其 "正牌女友"。

这段师生恋本就违背了师德规范,但他并未因此收敛。


2024年7月,D某又以单身身份认识了“被骗姐”B,并在7月29号向B表白,而20分钟前他还在跟A求复合。

这种无缝衔接的操作,简直令人咋舌。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D某在与A、B交往的同时,还与前女友C藕断丝连,甚至在2024年8月回老家与C发生关系。


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他向A谎称实验室加班,而实际上却在与C纠缠。

更有甚者,在这期间,还有一位神秘女生F以自杀要求D某半夜见面。


而爆料里D某的聊天记录更是让人三观震碎。

他不仅多次要求女生拍摄性爱视频,

还大言不惭地说今年想睡50个女生,并教唆女友找个女孩和我男朋友睡,提议三人行,聊天记录里那些低俗的词汇,简直不堪入目。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女生陷入这场情感陷阱?

从爆料看,D某深谙捕猎心理:对学生A,他用学术权威营造崇拜感;

对社会女性 B,他伪装单身打造完美男友形象;对前女友 C,他大打怀旧牌维系肉体关系。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师生关系中天然的权力不对等——学生往往因忌惮学业前途不敢轻易反抗,社会女性则易被高校学者光环迷惑。


加之 D 某善于用 "开放式关系"" 灵魂伴侣 " 等话术包装欲望,让受害者在情感操控中逐渐丧失判断力,甚至自我怀疑。

这场悲剧里,每个陷入漩涡的女性都值得同情。

而始作俑者D某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师德,也严重践踏了人性的底线。

02

D某事件并非孤例,而是高校权力滥用的缩影。

当学术资源成为情感剥削的筹码,自愿恋爱不过是遮羞布。

这让学爸让人不禁想起三年前同校哲学学院副教授周某毅的"翻车"往事。


在现实中,他是武汉某大学哲学系的一位副教授,

在网络上,他是参加过《奇葩说》的一位优秀辩手,更是受到众多女性追捧的百万博主。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光鲜亮丽的背后尽是肮脏。


20217月,一位名叫致谭女士的网友在网上曝光了周某毅的真面目。

她表示,自己是在2021年2月与周某毅相识的,

并在在崇拜与PUA的双重作用下,于6月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成为周某毅的婚外情对象。


然而,她很快发现周某毅不仅与另一位女生交往了三年,还与其他女粉丝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这个交往了三年的女生是他的研究生,比他小了整整19岁。

而根据后续网友的调查,周某毅的猎艳轨迹长达数年:

早在2015年以他"出家求道"为由与妻子离婚,实则早已与辩手马某薇暗通款曲;

离婚后更是变本加厉,利用学术讲座、粉丝互动等场合物色猎物,受害者多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或崇拜其才华的年轻女性。


周某毅的套路与D某如出一辙。

先用学术圈的影响力制造精神依赖,再以灵魂伴侣之名突破道德防线,最终在情感操控中满足私欲。

事件曝光后,武汉某大学对周某毅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了他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并停止了他的教学工作和研究生招生资格。


对比 D 某与周某毅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共性:

表面是情感问题,本质是权力滥用。

周某毅利用教授身份和网红光环,D 某则凭借导师职权和学术资源,两者都在师生、粉丝与偶像的权力差中占据绝对优势。


作为一名教育者,本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他们却利用职务之便,与多名学生发生了不适当的关系。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师德,也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

而当教授的头衔沦为猎艳的通行证,当实验室变成情感屠宰场,我们不得不问:高等教育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03

周某毅与D某,同样顶着高校学者的光环,同样利用话语权对女性实施情感剥削,

这两起事件如出一辙的套路,勾勒出某些高知渣男的典型画像。

而当 D 某的 "50 人目标"与周某毅的 "开放式关系" 成为谈资,

我们更需思考:在师生关系中,如何避免权力异化为剥削工具?


对学生而言,要清醒认识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知识传递,而非情感依附。

面对导师的越界示好,应第一时间划清界限,学会用制度保护自己。

并应该清醒地明白,当导师试图用权力交换情感时,他早已不配为人师。

而对于高校,师德建设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高校必须扎紧制度笼子,将师生关系纳入日常监管,建立匿名举报机制和快速响应通道,避免权力成为个别人的猎艳工具。


当象牙塔不再是法外之地,当学术权威不再是免罪金牌,那些躲在头衔背后的欲望才会真正无处遁形。

愿这场风波能成为师德建设的转折点,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教育者坚守的底线。

网友评论:

网友1:

无德不配为师!

网友2:

高校的教师必须整顿了,有学识还要有道德,德才兼备,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

网友3

原以为高级知识分子有很高的道德底线,没想到极少数人如此龌龊,师德如此败坏,简直颠覆了人们的三观。

网友4:

师德第一!以德治国、办学,需对失德者一票否决!永不录用。为什么全国的象牙塔内,会不断的流出此类事件。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层和广大的老师把这一类事情认为是可以接受容忍的。我发现在你家孩子身上你会这样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