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是什么?是一句话吗?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吗?
都不是。它是一篇完整的小说,准确地说是——微型小说。
这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科幻小说,虽然只有20几个字,但囊括了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三大要素。
书名就叫《最后一个人》,发表后就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把微型小说“微、新、密、奇”这四个特征诠释到了极致,很多人奉之为经典。
可惜,这种微型小说很难写,因此,很多年没读到优秀的微型作品了。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直到最近拿到马来西亚女作家黎紫书的《余生》这本微型小说集,当时慢师傅就有一种预感,又读到了难得的好书。
黎紫书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的天花板了,之前长篇小说《流俗地》出版在华语写作领域引起了轰动,一举拿下《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好书、202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等奖项,在豆瓣超过2万人打出9.2高分,有多位读者在留言中评价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佳长篇小说”。
而在创作这部二十一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之前,黎紫书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醉心于不及千字的微型小说创作。
后来她把这些年写过的最满意的作品做了合集,这就是这本《余生》了,小小的开本,七十一个关乎人性的小故事,非常适合旅途阅读。
读了几篇,最大的触动是:人生际遇,常常充满或巧合,或抓马,或啼笑皆非,或命中注定,或发人深省……的桥段。
再继续读,就能感受到了由一个意念的核展开的短故事叙事结构,每篇的开头都极其讲究,我愿用黎紫书最喜欢的评语来形容这本书:全篇无一字懈怠。
可以感受一下这本书的魅力——
《我在》
一张常常出现在报纸、电视甚至中学课本的一幅历史性照片,被爷爷放在了家中的相册里,只因为当时爷爷抱着年幼的爸爸就站在这镜头的两厘米之遥。也正因为这两厘米之遥,他们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有过照片冲洗经验的舅舅告诉“我”:“被裁的总是那些边缘人物”,“裁掉别人,无非为了突出这些人”。
还有《同居者》这篇,这么短的小说也有大反转!还真的妙啊!
《同居者》
家里的水管坏了,她找了师傅来修,意外发现天花板内的水管通道里有衬衫、袜子、香烟、杂志,还有半瓶矿泉水。师傅的结论是:那里住着人。
在这屋子已经住了快十年的她觉得难以置信。
师傅提出报警时,她劝住了。她想的是,面对一个独居的单身女子,这个神秘的同居者既然从没对她有过任何不轨,那自然是安全的。既然如此,有一个人和她住在一起也是不错的,起码不再孤单。
于是,从这天开始,她忽然变得开朗起来,添了好多亮丽的新衣服和化妆品,每天下班后也更想早点赶回家。
她不想揭穿谜底,怕是个蓬头垢面的疯汉,或者是个十分不堪的老头子。
直到有一天,她听到隔壁的男人大声对邻居说:“这个畜生是很乖,就一点不好,它常常把家里的东西藏起来,衣服啦,枕头啦,有些都找不回来了。”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微型小说的魅力就在此,力求用很小的载体负载起很大的涵量。
《余生》取材于日常都市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和所思所感,然后用含蓄的表达为读者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可以肆意地去想象、去补充。
用黎紫书的话说,小说是大于故事的,她说:“有时候故事没有写完,它是小说;故事讲完了,它就只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