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总是一位号称“谈判大师”的前大纽约地产商,今天却在国际舞台上演了一场滑稽戏名曰“劝降”。川普在连任后的百日,愣是把他写过的一本《交易的艺术》硬生生改编成《投降的艺术》——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堪比汪精卫,气质几乎直追法国佬贝当。


“乌克兰可以选择和平,也可以继续战斗三年,然后输掉整个国家。”川总这句话,看上去更像是抗战时期汪精卫在南京广播电台对全国人民喊话:“抗战无望,苟安尚可。”只不过汪先生用文言,川总讲“推特大实话”。形式变了,味道没变。

“毫无筹码”说,川普版“敌寇仁义,抗战徒劳”

在川普眼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俨然一名“无牌可打”的可怜的苦人儿,不是他眼中的强人。他反复强调:“对方已经没戏了,赶紧签字画押,割地赔款。”这口吻,活脱脱一个21世纪的和平献议者,灵魂深处仿佛是汪精卫灵台中“和平救国”的残魂在呼号。


只是,乌克兰可不是1940年的伪都南京,而泽连斯基也并非摇尾乞怜的国民党副主席。他不肯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不愿背弃本国宪法、不愿在历史上留下“民族罪人”的骂名。而川普却一脸不解,仿佛对历史渊源、政治制度、选民民意这些东西闻所未闻。他的眼中,国家不过是赌场,谈判桌上只认“让利”,不管这桌子是铺在赌场还是坟场。

如丘吉尔讥讽张伯伦那句名言所言:“你们本可以在战争与耻辱之间做出选择,你们选择了耻辱,现在战争也来了。” 川普的“交易逻辑”恰恰是把耻辱当成筹码,把和平当成折扣,把主权当成拍卖。


与其说像张伯伦,不如说像鸭嘴贝当

当然,有人说,川普此举像极了1938年的张伯伦,那位挥舞《慕尼黑协定》、自称“为我们带来和平”的英国首相。诚然,两人都迷恋“交易换和平”,可张伯伦终归是出于对再战的恐惧与对和平的幻想,并无爱慕希特勒之意。而川普对普二的“青睐有加”已无需掩饰,不仅频频放话“普京愿意谈判”,甚至说出“我们已经有协议”的鬼话,语气之亲密,仿佛下一秒就要把白宫当做克里姆林宫分部挂牌了。


若非他那张橘红色的脸和鸭子般的不安分嘴型太过显眼,他几乎可与贝当并肩而坐——后者背靠德国,面带微笑,签下瓦解民族尊严的合约;前者手拿“稀土开采权”,心向莫斯科,急欲将乌克兰推向“经济开发区”的未来。他们一个是在维希法国搞“合作”,一个是在基辅鼓吹“让利”;前者是“民族的叛徒”,后者是“抵制全球化的推销员”。

经济殖民:稀土梦与“买一送一”外交

更离谱的是,在施压乌克兰签协议的同时,川普政府正悄悄谋划一场“稀土盛宴”,计划开发乌克兰的战略矿产资源。这一操作,让人想起晚清的“招商局”与“铁路主权”,一边画饼说“合作共赢”,一边挖空被援国的家底。这种做派,真是——“表面援助抗敌,实则暗渡陈仓。”

当年汪精卫也曾言辞激烈地指责抗日人士为“战争贩子”、“破坏和平之人”;如今川普口中的乌克兰领导层,也被描述为“有和平不选,还想打下去”的“莽夫”。在这一点上,时间的齿轮好似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历史不过是换了演员,重复演绎着同一个荒谬的剧本。


川总在《交易的艺术》中曾写道:“我喜欢把事情推进,我喜欢赢。”但在国家命运与人民主权面前,赢家的标准从来不是签下合约的快慢,而是留下尊严的重量。乌克兰不是赌场筹码,泽连斯基也不是打折的地产代理。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而试图用交易掩盖耻辱的政治家,只会在历史中被钉上耻辱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