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发生在日本京都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名公交车司机因“私吞”乘客支付的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而被公司开除,并失去了原本应得的1200万日元(约合60万元人民币)退休金。


这名司机不服处分,将京都市政府告上法庭,但经过一审、二审,最终在日本最高法院的终审中被驳回上诉,全额不发退休金。

事情发生在2022年2月的一天,这名58岁的公交车司机在正常驾车运营时,一名乘客上车后递上了一张1000日元纸币。

然而,他并没有按照公司规定将钱投入车上的自动清算机,而是悄悄地把纸币塞进了自己的制服口袋。

这一幕被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下来,并在市交通局的例行检查中被发现。


京都市交通局随即启动处分程序,认为司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规定和职业操守,决定对他进行“惩戒免职”处分,即开除,并以“严重失信”为由,不发放其累计的1200万日元退休金。


面对如此严厉的处分,这名司机并不服气,认为惩罚过重,于是选择将京都市政府告上法庭。

在一审中,法院认为市政府处理合理,毕竟“贪污公款”是原则性问题,无论金额大小都应受到严肃处理。

然而,在二审中,大阪高等法院却推翻了一审的判决。

法院认为,虽然司机的行为确实不当,但考虑到金额实在太小,且司机事后也已进行了赔偿,因此认为不应剥夺其全部退休金。


然而,这一判决并未得到最终认可。近日,日本最高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终审。

最高法院直接否定了二审,认为一审才是正确的。

最高法院认为,这不是50元不50元的问题,而是作为公职人员的基本自觉和操守问题。

公交司机是一个“独自执勤”的岗位,乘客的每一分钱都是由司机一个人处理的。

在这种岗位上动了歪心思,无论金额大小,都是严重违纪行为。

最终,五位最高法院法官一致裁定:全额不发退休金,合法合理,司机败诉。


这起案件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替司机惋惜,认为他因为一念之差而失去了毕生的积蓄;也有人拍手叫好,认为日本社会对“手伸进公共钱袋子”的事一向零容忍,这种判决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严格。

事实上,这起案件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公共财政和职业操守的高度重视。

在日本,公职人员被期望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操守,任何违反规定和职业操守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


这起案件的背后,也反映了京都市公交系统面临的财务困境。

近年来,随着海外游客的爆发式增长,京都市内公共交通的负担不断加重。

市营公交与地铁的财务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尤其是地铁部门早年每年亏损动辄超过50亿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公共财政的侵害都将被视为不可容忍的行为。

華人网客服咨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微信:xinshuo201220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