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安徽省劳动竞赛和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表彰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省总工会副主席朱颖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徐发成(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总工会副主席 朱颖(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徐发成
我向大家简要介绍2024年我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情况、2025年竞赛工作安排以及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推荐评选的有关情况。
一、2024年我省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有关情况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是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载体。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总工会以“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服务大局成效凸显。联合承办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全国一类赛。开展10项省级示范性竞赛、10项省级专项竞赛、274个工种的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全省开展竞赛1.9万余场次。联合沪苏浙总工会开展16项长三角地区竞赛。
二是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职工创新成果丰硕。建设工匠学院133家,开展学历提升1.3万人、技能培训5.6万人。实施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通过竞赛决出职工创新“金成果”“金项目”“金点子”553个。联合开展全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立功竞赛。
三是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竞相涌现。启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劳模工匠9300余人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700多个。9人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推荐表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6人、全国工人先锋号28个。
二、2025年我省竞赛工作安排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全省将组织开展10项省级示范性竞赛、10个省级专项竞赛、308个工种的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一是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陕电入皖等劳动竞赛,组织开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智能传感器产业竞赛,引导职工群众踊跃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
二是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加强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帮助5万人次职工提升学历和技能。深化“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为企业解决5000多个技术难题。
三是实施典型培育工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好全国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等推荐评选工作,推进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好各项礼遇政策。
三、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评选情况
今年2月,省总工会启动了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推荐评选工作。经过基层单位公示、初审、市级公示、复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省级公示等程序,今年将表彰省五一劳动奖状50个、省五一劳动奖章344名、省工人先锋号148个、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40名。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评选表彰导向作用,积极推荐表彰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向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产业工人倾斜,同时注意推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选。
三是坚持严格标准、好中选优。严格履行“两审三公示”程序,按类型、比例要求审核,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对推荐人选的荣誉基础、遵纪守法等方面从严把关。
答记者问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省总工会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方面都有哪些好的做法?
徐发成
省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在全国率先制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十条举措,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关于劳动和技能竞赛方面的做法。
一方面,打造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我们坚持从安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出发,将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一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持续五年开展全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部署启动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同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了一批特色竞赛活动;积极推动竞赛活动向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延伸拓展。
另一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领域工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建立工匠学院体系,持续推进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增速10快县(市)、30家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建立工匠学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作用,先后建立人工智能、光伏储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工匠学院。着眼培育选树典型标杆,认定100名2024年度安徽工匠,其中新质生产力领域达到63人,激励更多职工提升技能素质,积极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
今年,我们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原有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竞赛之外,创新开展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竞赛。同时,面向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精特新增动能”为主题,开展全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立功竞赛,通过“五比四赛”(即开展比竞赛组织、比技能素质、比创新创效、比班组建设、比安全生产;赛专业、赛精品、赛特色、赛创新)活动,达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赛目标。
安徽工人日报记者
今年省总工会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朱颖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出,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劳模是工会的鲜明特色。2021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组织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以工会担当助力创新安徽建设。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组织开展全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通过宣传发动、市级初赛、省级复赛、省级决赛等程序,决出一批全省职工创新“金成果”“金项目”“金点子”,带动全省各级培育职工优秀创新成果1000个以上。
二是深化职工“五小”活动。组织一线职工、立足一线岗位、解决一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万项以上,实施技术革新项目1000项以上;依托“工会服务职工创新创造云”,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研究制定我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标准,鼓励依托产业链“链主”企业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积极争创全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50家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动各级支持300家以上创新工作室建设。
四是提升职工创新质效。推动将职工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推荐一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2024年,省总工会首次作为提名单位参与申报省科学技术奖,芜湖国营机械厂一线职工创新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应流集团一线职工创新项目入围全总4个重点支持创新补助项目名单。
人民网记者
刚才提到今年省总工会开展了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评选工作,请介绍一下,这次受表彰对象有哪些主要特点?
徐发成
在开展推荐评选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注重实绩导向,层层选拔、好中选优。从拟表彰对象的总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先进性。拟表彰的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中,中共党员372人,占比64.3%。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省级以上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选手176人,占比51.2%;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比46%;专精特新企业21家,占比42%。
二是体现代表性。推荐对象涵盖了我省第一、二、三产业和主要行业门类;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都占有一定比例,妇女占比20.7%,少数民族占比1.4%,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比2.8%。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产业工人和农民工161人,占比46.8%;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占比74.1%;省工人先锋号集体中,企业班组112个,占比75.6%。
三是彰显时代性。围绕落实国家及我省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推荐。比如,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中,民营企业22家,占比44%;省工人先锋号集体中,民营企业66个,占比44.6%。此外,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援疆援藏等方面都有先进典型。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请问省总工会是否会开展一些庆祝活动?
朱颖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根据全总工作部署,结合安徽工会实际,省总工会决定开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十个一”系列活动:
一是召开一场学习贯彻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
二是编撰出版一部安徽工人运动史;
三是绘制一张全省红色工运场馆线上地图;
四是举办一场“我心中的工会”短视频征集暨职工主持人大赛;
五是开展一次“百年工运知多少”线上知识竞答活动;
六是组织一场“匠心百年工韵流长”职工文创产品征集大赛;
七是举办一场“墨韵百年印见荣光”职工书法篆刻作品展;
八是开展一次机关主题党日活动;
九是举办一场工运史专题报告会;
十是召开一场机关青年理论学习e家研讨交流会。
责编| 袁丹丹编辑| 吴瑶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