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回流药’的问题,老担心自己吃的药是否安全。现在看到药师给药都一一扫码,自己拿到药也扫码查验了,这回放心了。”日前,在福州瀛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完一个月的治疗用药后,慢病患者官大姐点赞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和应用有效消除了她的忧虑。
为了斩断倒卖、套刷和串换药品的流通路径,福建省医保部门自2024年起积极开展药品追溯码体系建设,分批次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在药品采购、入库、销售等环节做到追溯码“应采尽采”。2025年4月1日起,福建省定点零售药店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扫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7月1日起,该政策将覆盖全省所有医药定点机构,确保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医保基金支付和群众用药加上智能“安全密码”。
群众购药有感
扫码安心、用药放心
4月8日,在国药控股福州新权南路分店,王先生以电子处方流转的方式通过医保结算购买了一盒抗肿瘤药“盐酸阿来替尼胶囊”。为了验证药品真伪,王先生在药师指引下用手机扫了扫药盒上的追溯码。
“这上面显示是一次销售的信息,表明这盒药只有卖给您一次,没有被二次销售。”药店店长岳倩倩解释说。
自从母亲患上癌症后,王先生定期带她到医院复诊治疗。因为治疗用药比较特殊,需要医生开方后通过电子处方流转的方式到定点药店购买。王先生关注到一些药店被查出销售有安全隐患的“回流药”问题,他也担心母亲的用药安全。“现在买药一扫追溯码,自己就知道药品的全部信息,用药更安全、更放心。”
岳倩倩介绍,王先生用手机扫描的药品追溯码由20位数字组成,是每一盒药品的唯一“电子身份证”,由生产企业在出厂时赋予,包含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对于每个参保群众来说,在买药时用手机登录国家医保服务APP进行扫码,就能看到追溯码内的信息,避免买到过期药或来源不明的药品。而药店采集入库药品的追溯码时,也能快速识别出异常批次药品,在发药给病人前就把问题药品拦截下来,让患者的用药安全更有保障。
药品去向可查
入库、销售记录清晰
大型医疗机构服务的患者多、用药种类多数量大,是药品追溯码的重要采集和应用端口。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门诊西药窗口,记者看到药师发药时熟练地把各个药品的追溯码逐一采集,完成信息采集后才将药品交到患者手中。
据该院药学部副主任许钧西介绍,该院目前已经完成院内追溯码采集系统接入和人员培训,药品从进入医院开始,包括入库验收与调配发药给患者,都会同步采集药品追溯码,并将相应信息上传到医保信息平台,确保每天2000多例门诊患者所使用的药品信息“有迹可循”。
采集的数据,去向哪里,有哪些用途?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福州市医保局数据技术中心,看到该中心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药品追溯码采集与应用专区正在实时更新各级医药机构采集上传的药品追溯码数据,同时生成各机构的药品追溯码信息上传总数、上传率等数据报表。
福州市医保局数据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定点医药机构采集上传信息全部汇集到统一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任何一个药品在哪里入库、何时销售、具体购药人都清晰记录在网,有效破解以往药品在各省份之间销售流通的信息差、价格差等问题,实现了药品销售信息透明化和可追溯。
基金监管添利器
实时监控守护群众“救命钱”
“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销售记录,大数据监管就会触发药品信息异常警示:可能出现销售假药、回流药或串换药品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行为。”福建省医保局网信办负责人介绍说。
近日,央视曝光外地部分医院、药店勾结药贩通过刷医保卡购药,再二次或多次低价倒卖,形成“回流药”黑色产业链,违规套现医保基金,危害参保人的合法权益。“药品追溯码应用于基金监管,将让这些违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福建省医保局基金监管处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作为国家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试点建设省份,截至2025年3月底,福建省累计采集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3.5亿条,全省25243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追溯码采集系统接入。同时,福建省还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健全充实了医保码、追溯码、商品码三码映射库,提升定点医药机构和生产、流通企业扫码效率,建立药品二次销售、药品串换等多类大数据分析模型,实时监控药品流向,探索追溯码智能监管新机制新方式。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该负责人表示,为深入推进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乱象,福建省部署开展打击“回流药”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监管应用,聚焦倒卖“回流药”重点机构、重点线索、重点人员,围绕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集中的定点医药机构,开展“穿透式”检查,精准打击倒卖“回流药”、串换医保药品以及定点医药机构内的假药问题,推动基金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坚决守好医保基金安全底线,更好守护百姓用药安全。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叶秀月、黄欣达/文
丁婷玟/图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