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
央行网站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4月25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4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3月末MLF余额41570亿元,因此在4月25日操作后,MLF余额增加5000亿元至46570亿元。
记者注意到,MLF已连续两月净投放,相对于3月净投放630亿元,4月净投放5000亿元,幅度明显增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4月MLF净投放规模是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准。不再具备政策利率属性的MLF作为常规流动性工具,用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净投放规模为2023年12月以来最高水准
自今年3月起,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
明明团队指出,MLF回归常规流动性工具定位后,需关注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情况。3月MLF回归超额续作且净投放630亿元,而4月MLF操作延续了超额续作,净投放规模放量至5000亿元,是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准。不再具备政策利率属性的MLF作为常规流动性工具,用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明明团队进一步指出,另一方面,4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共有1.2万亿元的3M以及5000亿元的6M买断式逆回购到期,MLF本次加大投放规模也可能是为了配合对冲买断式逆回购的到期压力。往后看,仍需关注4月买断式逆回购的净投放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债供给高峰临近,明明团队认为,宽货币发力维护流动性充裕。4月以来资金面相对宽松,但下周劳动节假期将至,资金可能面临一定的跨节压力。另一方面,当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注资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已经公布,且第一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在4月24日已经落地。往后看,预计5月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加大,其中5Y、7Y注资国债各有一支发行,有2支30Y特别国债,以及20Y、50Y超长期特别国债各一支发行;此外,一般国债中有两支10Y国债发行,料将对流动性市场形成一定扰动。央行4月放量MLF净投放,也可能是为了对冲后续政府债的供给对长期流动性的压力。
本次MLF中标利率或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对于MLF净投放增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月启动今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加之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还会保持较快发行节奏,都意味着债市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行高峰,需要央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这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4月外部经贸环境骤然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其中,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了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释放了货币政策稳增长发力的信号。
明明团队分析,MLF宽幅净投放,中标利率或存在下行空间。3月以来,MLF采取多重价位招标方式,其利率定价更加市场化,或更有效地反映市场中长期负债成本定价。当下1Y同业存单利率回落至1.75%附近,相较于3月1.9%以上的中枢大幅下行。结合MLF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以及本次5000亿元的宽幅净投放规模,本次MLF中标利率或相较于3月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助于压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
王青判断,本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也会处于较大规模净投放状态,且后期不排除降准较快落地的可能。
政策利率属性淡出后,MLF的工具定位也更为清晰,即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未来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调控力度和节奏更加科学灵活,更好兼顾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