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2024年度市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评选结果,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孙慧教授提交的《心系桑榆晚,情暖助餐路——老年助餐“补贴跟人走”的建议》获得“履职优秀案例”。
该案例直击上海养老助餐政策痛点,推动实现全市养老助餐“补贴跟人走”的突破性改革。
深入调研察实情,聚焦民生献良策
孙慧在过去一年的履职期间,先后参与了50多场视察调研活动,走访社区,深入企业,对话老人,她一直关注着养老生活的卡点堵点。
在一次社区走访中,她关注到了社区养老餐的助餐补贴问题:离开户籍所在地,老人在其他区无法享受补贴政策。她深知,助餐服务关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于是,她一方面深入调研老年助餐补贴政策的现状,走访多个区的社区长者食堂,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另一方面发挥科研优势,广泛收集相关调研数据,通过市人大社会委和市统计局联合发放了调研问卷,共回收问卷32288份。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她感受到了老年人对公平、合理补贴政策的渴望。他们的本质需求是:无论在哪个区,只要是上海户籍老年人,都应该享受兜底的助餐补贴。
在这些数据的支撑下,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和意见,她开始思考如何撰写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政策的优化。经过深思熟虑,她提出了以下建议:对于具有上海市户籍,但人户分离或长期跟随子女跨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相关证明并备案后,也可享受居住地的补贴政策,实现“补贴跟人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小餐桌里的大民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在孙慧等市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补贴政策的优化工作。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各社区长者食堂对于本市户籍老年人和常住本市的外省市户籍老年人,给予同等优惠折扣,本市户籍的人户分离老年人,按居住地标准享受补贴。
该政策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这就意味着,上海养老助餐实现了“补贴跟人走”。政策的优化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长者食堂开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助餐服务。助餐服务虽小,但“小餐桌”问题的改善,却能够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孙慧的这份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带着学术眼光看问题,怀着为民情怀做研究
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孙慧院长始终将教学科研与民生关切紧密结合。在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她牵头完成多项民生领域调研,提出的建议多次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她始终认为,经济管理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上。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孙慧尽职参加市人大的活动,甚至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调研,晚上整理素材和数据已成常态。当看到建议真正惠及市民时,她感到所有辛苦都值得。
孙慧用她的履职实践彰显了开大人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