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掠过亚布力山林梢头,熊猫馆3800平方米超大室外运动场铺满了金色光斑。张全富把最新一批四川空运来的竹子摔碎在晨露中——要赶在“姑娘”和“大儿”开始新一天“营业”前,把100多公斤“口粮”逐一挑选干净……


这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大熊猫馆独有的春日剪影。当四川卧龙的熊崽们尚在春困,亚布力的熊猫姐弟思嘉和佑佑已经在奶爸张全富“爹系养熊”的直播间里皮毛抖擞。弹幕飞速刷屏,持续热度的直播间成了哈尔滨亚冬会余温发酵的“甜蜜烦恼”。不断涌入国际游客的亚布力熊猫馆,承接住了赛事效应的流量冲刷。5个东北奶爸用9年“丧心病狂”的“极致宠爱”,生长出“冰雪经济与人文温度共生”的城市冰雪IP进化模式。

PART. 0 1

从“亚布力顶流”到“亚冬会外交官”:

中国大熊猫不止在四川

张全富的网名叫“奔跑的鸡骨架”。这个曾渴望瘦成“鸡骨架”的39岁东北糙汉,经常在直播间被猫粉调侃:奶爸跟他“大姑娘”和“大儿”一样,都圆滚滚的。

上午10点,张全富在拥挤的游客区拉开手机支架。来不及掸掉工装上的竹刺碎屑,他忙对着手机咧嘴一笑:“家人们早!”


“东北话说熊”直播开启,“鸡骨架”科普主播上线——镜头推近“咔吧咔吧”啃竹子的思嘉:“我们的竹子是四川空运来的,摔碎竹子,是为了减少它们的牙齿磨损。家人们看思嘉这吃相,像不像咱东北人啃苞米?”“便便不是臭的啊,跟家人们说,是竹子味……”“耳朵后压是要撒娇,舔鼻子说明紧张……”


全情啃竹的佑佑突然停下动作,竖起耳朵“偷听”奶爸聊天,张全富调侃:“看,佑佑又‘卡熊’了!”

他在与猫粉们的“行为预测游戏”中屡屡获胜:“看思嘉吃完竹子会不会翻跟头?哎真翻了看见没?”“看佑佑今天拆不拆吊床?哎得嘞,这家伙开始了啊……”


近年,全国旅游热潮带动了各地熊猫馆火爆,“熊猫顶流”高居热搜。思嘉和佑佑如今不仅拥有超话、粉丝遍布全国,亚冬会前后,陆续有从新加坡、马来西亚专程过来追星的“死忠粉”——他们穿着思嘉、佑佑头像的T恤,蹲在馆里,一看就是一周。南京和杭州的猫粉去年在亚布力熊猫馆过的春节;北京铁粉一年来亚布力四五趟,不追萌兰,只追“亚布力顶流”……

粉丝激增,“尔滨”爆火,加之亚冬会赛事效应——张全富意识到,他的一双“儿女”,不止属于亚布力。

网上,越来越多营销号疯狂“二创”思嘉和佑佑。为此,张全富无论多忙,坚持日更“东北话熊猫日常”短视频。他希望借助流量平台,以专业饲养员的经验和角度,通过思嘉和佑佑的成长故事,让“颠覆认知的熊猫真相”通过专业科普“出圈”。

令“老父亲”骄傲的是,2024新版教材中,“大姑娘”思嘉作为唯一的国宝代表,“荣登”小学一年级课本《科学》封面。


不止于此。他的“大姑娘”和“大儿”在亚冬会期间同样取得了“骄人战绩”:有国外技术官员、运动员和媒体抱着亚布力旅游投资集团开发的“冠军熊猫”玩偶,“组团”来打卡;韩国记者把手绘思嘉画像挂进媒体中心;马来西亚猫粉借观赛之机,组了个直播团,20多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户外蹲了8小时,只为捕捉佑佑雪地打滚镜头;日本运动员交换“冠军熊猫”Pin并与思嘉合影,话题在日本社交平台高活跃度……


在亚冬会语境下,以熊猫为媒——“亚冬会外交官”思嘉和佑佑做到了。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看到,“中国大熊猫,不止在四川”——在哈尔滨,国宝同样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和“治愈一切的微笑”。

PART. 0 2

从汶川到亚布力

是重生之路也是双向奔赴

川蜀萌兽,实“喜冷”。相较其他地区的熊,思嘉和佑佑“玩雪武力值拉满”。零下二十多度的亚布力,姐弟俩见天儿在雪地里打滚。以前只听得懂四川话的双熊,现在只要一听奶爸们东北话喊“开饭啦”,便颠颠儿来“炫饭”。按张全富话说,“东北孩子胃口好,攒点儿脂肪轻松过冬”。


与其他基地孵化和野驯功能不同的是,亚布力熊猫馆作为中国最北大熊猫展示区,肩负着配合保护机构研究极寒环境适应性机制、验证特殊地区异地保护技术的使命。馆长张全富和杜斌、王宏禹、潘世伟、陈彦合等5名饲养员,24小时轮岗的“硬核”任务,是提供食材和精准营养补充,以及持续性行为观察——是名副其实的“铲屎官奶爸”。


“二胎奶爸爹系养熊”,一直是张全富直播的“圈粉利器”:在他眼中,思嘉“静若处子,动若疯兔”,见过大世面,性格大咧咧;佑佑“肌肉线条好看”,社恐又社牛,爱“打包”竹子到高处。东北父亲,跟儿子一般直来直去,但对女儿格外“腻乎”,操心难免多一些。于是猫粉好奇,奶爸到底偏心谁?

张全富连微信头像都是思嘉美照,但坚称自己“一碗水端平”:“比如我们用食物做训练,要是不小心多给了思嘉半块,得赶紧补给佑佑。熊猫不说啥,当爹的心里要有数。”


中国熊猫界一直流传着“南思嘉、北二胖”的佳话。米奇耳、微笑唇的“美女熊”思嘉,有着堪比电影剧本的“熊生”。她与同父异母的佑佑,是明星熊猫盼盼的后代。2006年出生于汶川核桃坪基地的思嘉,两岁亲历汶川地震,颠沛流离,在云南一家动物园打了7年工,身心俱疲,2016年与佑佑北上4000公里,来到亚布力。

彼时,师范专业出身的张全富,刚辞掉在哈尔滨的计算机工作,回老家亚布力的森林动物园喂马和羊驼。园里一下来了俩“顶流”,张全富至今仍记得第一次钻进人群看思嘉和佑佑——眼睛黑黢黢的,但“就觉得那眼神里有渴望,眼睛会说话”。

那一年,思嘉10岁、佑佑8岁。像是有了某种情感链接,张全富“原本平淡的生活,一下子明亮了起来”。他每天一下班就蹲在游客区,别人看熊猫,他盯饲养员。“偷师”半年,成功“逆袭”。专业受训同时,他严格遵循老饲养员的经验:不要把后背对着大熊猫,笼舍外也不行;为避免病菌交叉,所有奶爸不能养宠物……


命运转折发生在上岗没多久,一次打扫卫生,张全富双手扶住玻璃。思嘉发现,摇头晃脑凑过来,突然站起身,隔着玻璃和奶爸“贴手手”。张全富第一次在工作中强烈感觉到一种使命感,他正在“被信任、被需要”。

9年过去了,思嘉和佑佑从青壮年进入中老年。曾经与代码打交道的奶爸,如今每天精准记录的一双“儿女”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活动量、体重及便重……这是一份外界艳羡、实则高强度的工作。它要求饲养员绝对的耐心与专注。不仅如此,奶爸们每天要摔上百公斤竹子,手臂永远“疤痕摞疤痕”,眼睛经常被竹刺扎伤,因长期受潮与负重患上关节病和腰间盘突出……


但张全富仍觉得,这是他“最有干劲儿”的9年。

“思嘉现在毛色锃亮,能照镜子。”这些变化,猫粉们一路看在眼里。他们记得,奶爸们曾将“五一”假期全部收入,为思嘉和佑佑建了一个五层木制观景台,搞了个“东北迪士尼”;它们拥有冬季专属雪滑梯、夏季鲜花步道,内舍日更插花装饰,有奶爸量身定制的竹编贵妃椅……思嘉18岁“成人礼”:奶爸们提前3个月种下300平米花海,搭配五层水果蛋糕和玫瑰主题丰容玩具,让历尽沧桑的思嘉重现幼熊般灵动……


这是5个东北糙汉奶爸笨拙的真诚,也是令全国猫粉津津乐道的“熊猫奶爸零差评”。

PART. 0 3

从共情到共生陪伴

人文温度也是城市IP

熊猫是独居动物,成年大熊猫其实较少与饲养员互动。但张全富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斗智斗勇,互相包容”。比如“丰容”,圈养动物容易出现刻板行为,为帮思嘉和佑佑动起来,奶爸会想方设法增加它们的取食难度,把食物藏在树上、栖息架上、凉亭上,还会挪动陈设、更换玩具,给它们堆雪人……“时不时‘搞点事情’,其实就是增加取食难度,为了让它们多活动,动动脑筋。”张全富说,“需要站在它们的角度去共情,去感受它们每天都生活和心情状态。”


更多是实战中摸索,毕竟“每只熊猫性格都不一样”。张全富“一个眼神”就能看出思嘉和佑佑各种小情绪。“它们接不同奶爸的食物,动作和表情都不一样。靠气味,即使我们身上都是消毒液味儿,它们也能轻松区分。”默契与信任感的建立,比想象的容易。“因为我们从来不用骗的,只要喊它们,一定有食物在手。东北话叫‘仗义’,养动物也一样。不是掌控,是尊重每个生命如其所是。”

真正勾连起人与动物情分的,总是那些温柔细小的时刻。原本大咧咧的张全富,这些年“语言能力退化不少”。刚开始直播,他硬着头皮上,羞涩得很。可一讲起这些小事儿,只要不露脸,连播四五个小时不停。

带着全国网友“云养东北熊”,直播不仅是“一解猫粉相思之苦”。“共生陪伴”,这是张全富的创新思路——利用直播,邀请全国猫粉共同观察,通过多重视角,实现对思嘉和佑佑更多元的行为观察与反馈。


不再是单向输出。“跟粉丝能学到特别多。比如他们说,哪哪哪的大熊猫什么样,人家有什么先进经验,我们听了特别获益。”关于直播,猫粉们更是帮张全富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引导他去同行直播间学习。亚布力熊猫馆文创产品亚冬会期间销量同比增长超80%,“文创开发这部分,猫粉的体验与反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去年,亚布力熊猫馆凭靠研发熊猫原创课程,做了上百场研学。为迎亚冬会,场馆硬件与服务双升级,智慧导览系统新增AR互动;抖音直播峰值观看达230万人次,东北熊猫IP美誉度持续提升——线上推广加上线下活动,赛事流量转化实绩,利用亚冬会背书与“后亚冬效应”,城市冰雪IP生长裂变,完成了流量转化与客源留存闭环。

下一步,亚布力熊猫馆将实行冰雪经济IP差异化竞争策略,计划通过“亚冬会主题熊猫IP联名展”、“冰雪冠军与熊猫互动”等活动,延续赛事文化记忆;提升文创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延伸,强化品牌独特性。同时拓展研学“四季运营”模式,打破“冬强夏弱”瓶颈。张全富的目标是,利用“后亚冬时代”和长尾效应,提升直播实践深度,打造冰雪IP的可持续生命力。


暮色渐沉

思嘉与佑佑“下班”

熊猫馆内舍的灯光次第亮起

这是中国北纬45°美好的生态和弦——

科技与生命共生

流量与温度共振

熊猫奶爸们

正用天寒地冻里迸发的热忱

建构充满温度的冰雪文化坐标系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坤/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 部分图片由亚布力熊猫馆提供

编辑丨 翟晓晨

责编丨 郭启迪

审核丨 范思瑶

统筹丨 刘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