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旭

4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注意到,4月1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第二批)公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在现场提问:近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第二批)进行了公示,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

对此,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金敬东在回答每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落实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等决策部署、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是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第二年,经过竞争性评审,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海南、重庆、贵州、新疆12地入选第二批支持区域。”他说。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西江干线、京杭运河江苏段等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金敬东详细介绍了第一批入选区域的实施情况和第二批入选区域的特点。

他表示,第一批8个区域实施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先期下达资金34亿元,聚焦G4(京港澳高速)、G30(连霍高速)、G15(沈海高速)、京杭运河、西江干线等重点路线,协同推进安全韧性提升、“一张网”出行服务等场景规模化、网络化应用,推动“一路多方”“闸港区船”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第一批入选区域已完成超过700公里干线通道智慧扩容,西江干线、京杭运河江苏段等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他说。

金敬东提到,第二批入选的区域,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区域发展格局,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与首批支持区域连线织网,继续推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

从通道布局看,第二批入选区域选择的通道及网络,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的线路占比超过85%,与首批支持区域一起,基本实现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和沪昆走廊贯通,服务京津冀、成渝都市圈效率提升。第二批区域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协同,推进嘉陵江、汉江等高等级航道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

从预期成效看,通过对这两批入选区域的支持,在智慧扩容方面将实现通道运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将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

金敬东说,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推动创新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制度重构,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管理效能和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预计五一假期跨省车流量与新能源车流量双增长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路网通行将有哪些特点?针对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可能带来的拥堵,交通运输部门将采取哪些保障举措和创新性疏导方案?

对此,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陶汉祥表示,今年五一假期从5月1日到5月5日,共计5天,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间为5月1日0时至5月5日24时。综合考虑气象研判情况、假期时长、公路交通出行规律、小客车免费通行等因素,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路网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高速公路车流量持续增长,首日出行迎假期高峰。预计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6200万辆,峰值出现在假期第一天(5月1日),约为平日流量的2.1倍。

二是小客车自驾出行火热,跨省车流量与新能源车流量双增长。假期期间,省内短途与跨省中长途出行交织,跨省出行较清明节假期明显增加。小客车日均流量占客车比例预计约99%。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占日均总流量近20%,同比明显增长。

三是高速公路潮汐车流特点突出,首尾时段拥堵压力集中。预计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假期前一日18时~20时为节前高峰时段;假期首日,跨省中长途出行集中,10~12时将出现出城拥堵高峰;假期最后两日,返程高峰显现,时段性拥堵突出,16~18时将出现返程拥堵高峰。

陶汉祥表示,为更好满足今年五一假期超大流量情况下公众出行需求,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系列疏堵保畅的务实举措:

一是加强对重要通道、重点区域的路网运行监测调度,针对繁忙易拥堵路段“一段一策”制定疏堵保畅措施,开展动态治理抓早、抓小,提升通行效率。

二是联合公安交管等部门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强化车辆救援力量预置,加密临时车辆救援点,实现事故路段快速救援、快速清障,提高事故处置效率。

三是加强服务区保障,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通过及时采取引导至对向服务区或附近路外充电点、增设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加强排队秩序管理等方式缓解充电繁忙情况。指导各地在流量大的服务区适当增设移动卫生间、加大垃圾清运频次等。

四是强化恶劣天气防御应对。加强公路气象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做好人员、装备、物资准备。灾害天气发生时,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并按照相关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陶汉祥提示,出行人员可通过官方微信微博、交通广播、导航地图、“e路畅通”程序等多渠道获取路况、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实时状态和交通管理等信息,提前做好出行路线规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