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吉尔吉斯这个小国也曾做出过一件,让俄罗斯都不得不站出来自证清白的大事

1998年9月9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部在奥什车站截获了一列武器弹药的军用列车,并且还将这件事公开报道了出来。

此时,在阿富汗北部的巴达赫尚山区,致力于阿富汗抵抗运动的马苏德军队正与塔利班进行着激烈的对抗,一个没留神,自己获取外部援助的秘密渠道就被吉尔吉斯政府来了个大曝光。


虽然事后,俄罗斯第一时间站出来撇清自己与这些物资的关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由于阿富汗内战牵动着切身利益,这些援助只可能出自俄罗斯的手笔

而就在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围绕武器运输线路极限拉扯的时候,还有一条历史悠久的“线路”正静静地躺在巴达赫尚的山区之中无人问津。

瓦罕走廊,这条见证过丝路荣光的古老通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曾得到沿线国家的重视。

可没有人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居然也蕴藏着能够成为大国博弈下一个战场的磅礴能量……

中阿的走廊

瓦罕走廊古已有之,早在中国打通丝绸之路时,瓦罕走廊所处的位置就成为了连接西域的重要通道,就连1000多年前玄奘大师取经回程,也是经由这里进入国境。

但现代意义上的中阿瓦罕走廊,却是源于英俄帝国的“中亚争霸赛”


19世纪60年代,随着沙皇的征伐,中亚已经完全被揽入了俄国的怀抱,沙俄在南线的势力范围已经与阿富汗相接,觊觎印度的野心昭然若揭,与英国的争端自然在所难免

虽然当时俄国并不具备直接与英国抗衡的能力,阿富汗也还是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但由于模糊的边界划定,俄国还是找准了时机,吞并了阿富汗不少领土。

俄国人已经拥有了三大汗国,英国自然是不想再让俄国尝到一点甜头,于是,三场英阿战争就此打响。虽然英国并没能在战争中取胜,但终于还是遏制了俄国扩张的势头。

在英俄两国的协约中,阿富汗被作为“中间地带”保留了下来


到了19世纪末,英国和俄国都认识到了双方谁都无法跨越这道“缓冲带”前往对方的世界,在两国的默契配合下,阿富汗就成为了一道阻断冲突的永久边界

彼时,英俄两国的敌对已经到了无法容忍对方与自己有“肢体接触”的程度。

于是,在瓜分了帕米尔地区后,一片位于瓦罕谷地的领土就被强行插到了阿富汗的国界东缘作为避免两国势力接壤的“缓冲区”,这片狭长的土地便是“瓦罕走廊”。

虽然叫做谷地,但由于整体地势偏高,瓦罕走廊实际上还是位于高山区域。

瓦罕河从山间流过,形成山谷,山谷从中国新疆一直延伸至塔吉克和阿富汗交界的巴达克山,巴基斯坦和塔吉克也被这条谷地隔开,“四国夹缝”就这么形成了。


既然是“缓冲地带”,那就必然会面临“爹不疼、娘不爱”的局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愿意往这种“四不管”地带投入人力物力,这也就导致了,好好的一片谷地,居然成为了“无人区”。

但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降临,昔日的强国渐趋黄昏,一个后起之辈接过了两大帝国的遗产,在中亚开启了新的博弈,最边缘的这条走廊,就成为了这场博弈的重要一环……

美国的觊觎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本就是世界上最人迹罕至的地区之一。

仅存的人口,还主要是塔吉克人和吉尔吉斯人的牧民,这些人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与阿富汗主体的普什图族差异很大,这就使这片本就在阿富汗外围的土地更加不受重视。

同时,瓦罕走廊还地处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前政府武装在此建立根据地,极端组织也遍布其中,因此这里就成了全阿局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虽然阿富汗临时政府曾完成了小帕米尔公路,为这里带来了些许的发展。

塔利班政权上台后,推行了“普什图化”等一系列保守政策,导致仅剩的那些人也迫切希望逃离这里,瓦罕走廊更加荒凉。


但就是这么个荒无人烟之所,却凭借其独特的地缘特征,吸引了美国的注意。

美国一直将阿富汗视作自己全球战略的制高点,从以反恐的名义开始不断向阿富汗增兵时,就已经将目光望向了巴基斯坦和中亚诸国

虽然瓦罕走廊地方不大,但中亚国家如果想南下借道,从巴基斯坦出海,瓦罕走廊就是必经之路。

同时,瓦罕走廊直接连着新疆,是可供中国往返中亚的通道之一,如果把控住了这里,就可以遏制中国重启丝路

于是,让这里的局势混乱起来,就成了美国的目标。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与中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在中国境内有100公里长的延伸。

美帝亡中国之心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作为要冲通道的瓦罕走廊,一旦被美军霸占,后果可想而知。


届时,面对东边的岛链和西边的屏障,中国想走出去,就更加困难了

重要的防线

虽然瓦罕走廊接进中国国境的部分不多,但中国很早就对此地予以了重视

但由于这里位于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当地的塔吉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居民一直都过着艰苦的游牧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富民政策,在边境地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政府出资建设了居住点,引进了必备的基础设施,牧民的生活条件就此得到改善

可毕竟这里地处中阿边境,且阿富汗一直有着严重的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等问题。

就在严峻边防形势和艰苦自然条件下,解放军战士和护边员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共同守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在已经投入巨大精力维护边境安全的情况下,中国断然不可能给任何国家任何机会来影响这里的安宁和稳定。

所以在今年2月塔利班政权希望修建瓦罕走廊公路时,中国政府果断选择了无视

虽说塔利班政权打出的名义是:为了将阿富汗腹地和中国连接起来,从而融入国际商业合作中去。

中国并非不愿意和阿富汗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可事出反常必有妖,许久不过问此间事务的政权,突然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难说其背后有没有别人的影子

大肆鼓吹“中国崩溃论”的日本“砖家”宫崎正弘,曾花一年的时间来了次“环中国之旅”,随后就得出了“中国是完全被地缘包围国家”的结论。

在他的认知中,包围中国的网,是由核武国家、军事基地、赌场、毒品、恐怖主义、大范围的政治、军事联盟织就的。

而美国在以日本为起点,经印度、阿富汗、中亚和蒙古的这些国家做出的所有部署,都是组成这张包围网的重要支轴,目的就是将中国锁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

我们并不知道365天的旅程能否完全领略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但历史经验一直在告诉我们,以地理屏障构建战略封锁从来都是霸权思维的产物,而非真正的和平之道。

中国坚定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一直在打破贸易壁垒、推动区域合作,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连创新高,正是对所谓“地缘封锁”的有力回应。

面对暗流涌动,中国选择以破立并举的战略定力坚决应对,在拒绝任何形式地缘赌博的同时,中国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的发展,不是任何高墙铁网能够阻挡得了的……

参考文献

[1]《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一部冒着生命危险深度观察世界之作)》[M]郭建龙

[2]《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瞄准瓦罕走廊》[J]戴旭

[3]《美国瞄准瓦罕走廊》[J]戴旭

[4]《阿富汗症结与中亚安全问题》[M][哈萨克斯坦]苏·马·阿基姆别科夫 著;汪金国、杨恕 译

[5]《瓦罕走廊:中国反恐最前沿》[J]李坤晟、张宝印、吕德胜

[6]《一廊连四国:阿富汗瓦罕走廊迎来新生?》[J]朱永彪、胡宁

[7]《瓦罕走廊:跨越千年岁月的“时空走廊”》[J]张佳

[8]《瓦罕走廊:通往阿富汗的神秘古道》[J]阎旭光

[9]《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冲突·极端主义·抵制现代性》[M][巴基斯坦]汗(Khan,R.M.) 著,曾祥裕、赵超兰、孟雪 译

[10]《飞跃瓦罕走廊》[J]李翔

[11]《瓦罕走廊:通往阿富汗的神秘古道》[J]豪天

[12]《瓦罕走廊的战略地位及唐前期与大食等在西域南道的角逐》[J]李宗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