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天,莫斯科街头,风冷得像问题本身。
《共青团真理报》写下那句让人心头一紧的话:“为什么赶超美国的,是中国人?”
几十年来,中国企业从图纸走向标准,从代工厂爬上产业链顶端,俄媒看得眼红,嘴却服气。
他们追着问,我们回头看——一套制度、一种文化、一种时间感,悄悄撑起了答案。
而现在,是时候说说这个问题了。
别说羡慕得脸红,他们是真急了
2022年12月12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用一篇社论问出了这几年最扎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赶超美国的,是中国人,而不是我们?”标题像一声叹息,更像一剂自省。
文章第一段直接开门见山:“几十年前,中国还是农业国,如今,它已是全球高科技强国。”
俄罗斯一向以苏联工业传统自豪,可这一次,它承认自己“被超车”。
报道引用了阿尔平纳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中国创新者》,解构中国企业的崛起路径。中国没有靠山寨,而是靠“市场换技术”。你卖核心技术,我开市场入口。你设技术壁垒,我搭人口红利。
工程师不是坐办公室做PPT,是跟工厂跑项目、跟客户试样。
俄方专家马斯洛夫分析得很透,中国企业习惯“边上架边修正”,产品一推出就接受市场检验。这种“打补丁式创新”,迭代速度像打游戏,一版一升级。俄罗斯学者称之为“红皇后竞赛机制”:你不跑,就被淘汰。
书中指出,中国一线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达到利润的8%到10%。这在全球属于第一梯队。钱真花在刀刃上——不是装个实验室,而是搞底层研发,造核心模块。
俄媒还注意到一点:中国的初创企业如潮水般涌出。
斯科尔科沃商学院的列梅加指出,中国市场对初创容忍度极高,小企业可以先做、后改、再融资。一旦成功,有完整孵化机制接盘。
国民经济和国家行政学院的法因施米特强调,中国企业面临的行政检查密度低,流程精简,效率高。他说:“让企业专心赚钱,是最高效率的产业政策。”
所以他们“又敬又怕”:敬中国跑得快,怕自己跟不上。从模仿到自主,再从标准走向全球定价权,这套逻辑,中国已经跑通。
202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出口额全球第一;高科技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中国人没发宣言,默默把数据写进了时代的底牌。
规则不换盘,企业才敢跑
2006年,深圳南山科技园试行“企业信用承诺免检制”:营收在500万元以下的科技企业,只需提交合规声明即可半年内免查。这一试点,拉开了中国地方政策改革的窗口。
这不是“降门槛”,是释放信号——稳定规则、明确边界。此后,全国范围逐步形成“企业先跑、政策后评”的制度生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700多万家中小企业面临停摆危机。2月中旬,国务院12天内完成三项落地政策:缓缴社保、免租三月、设专项贷款。方案迅速,口径统一,执行到户。
这种“快反应”,不是应急灵光,而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中国就构建出的应急响应链条。制度不靠推演,是在危机中演练出来的。
《中国创新者》总结:政策能激励创新企业的,不是扶持力度,而是预期稳定性。你今天让试,明天不打回原形,企业才敢做投入。
华为2005年设立基础研究预算池,每年营收9%专投前沿开发,研发周期5年起步。这不是跟风,是长期制度信任积累的结果。
联想2007年上线全球客户响应平台,用大数据分析追踪产品瑕疵。这种全球级技术架构,建立于稳定资金和政策可预期基础上。
俄媒指出,中方制度“减少监管摩擦、容许失败重来”,形成真正的试错机制。
这个机制有三层设计:
- 产品初期允许边销售边改进,客户反馈直接进入迭代回路;
- 失败不判死刑,进入“高风险企业追踪培育库”,由政府部门跟踪辅导;
- 一年内无优化自动退出资源优先权,企业仍可再申请。
这是一种“动态优胜”的制度,让资源在努力者之间轮转,不靠关系,靠反馈。政策是跑道线,不是天花板。创业者不是被引导,而是自己走得明白。
凌晨的灯亮着,是一种民族习惯
2021年6月,浙江义乌夜市打烊后,福田街道还有7家批发门店灯火通明。店主说:晚上10点到1点是非洲订单的主时段,错过这几小时,一单就黄。
中国人习惯在深夜为白天铺路。这种延时文化,外界叫“时间延长带”,但在中国,这叫“干事的窗口”。
《讲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勤奋》提到:西周立国,秦朝一统,中国比欧洲早2000年实现政治集中。度量衡统一,文字规范,税赋清晰,这些看似枯燥的制度,形成了民族认同与行动同频的文明底座。
中国传统神话不是童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讲的都是“累死也要完成目标”的民族叙事。这不是文艺,是行动指南。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工作的民族》一文统计:北京凌晨修路,上海深夜配送,深圳通宵营业的门店占比全国第一。勤奋不是个体作风,而是集体协同。
走出国门,同样节奏不变。在拉美,华人超市店主睡在店里,以节省通勤;在非洲,中国基建夜班三轮倒;在巴黎,唐人街清晨四点起灶,配合批发节奏。
《矛盾人生》说,新中国70年,从一穷二白跃升为科技强国,靠的是集体奋斗与个人跃迁意志的叠加。
1980年代,商贩潮启动;1990年代,工程队奔南方;2000年后,程序员卷进创新平台。每一步都不是等风口,而是自己刮风。
俄媒写道:中国人不是因为穷才拼,是因为“拼”已经成为民族自我要求。
《参考消息》引用的原话最有力:“我们以为他们在复制西方,其实,他们在复制自己。”
文明不是靠照抄,是靠自然。中国人的深夜不是熬,而是点灯——照路、照人、照见未来。
参考资料
“为什么是中国人,而不是我们?”俄媒探寻中国赶超美国“秘诀”.参考消息.2022-12-16
勤劳的中国人,不朽的奋斗史.知乎专栏 矛盾人生.2021-12-17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工作的民族.新浪新闻.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