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沙市地区,随着最后一根导线牵引到位,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工程(鄂6标)圆满完成跨越长江段架线施工,标志着该标段全线贯通。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金上特高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也是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汇集金沙江上游的水电和新能源,受端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途经西藏、四川、重庆、湖北4省份,全长1901千米。其中,由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鄂6标段起自湖北省松滋市与荆州区县界,止于湖北省监利市,新建铁塔217基,线路路径全长106.604千米。
施工作业现场
本次跨越长江段的档距长度达1624米,塔高超过200米,重量近千吨,单根导线总重约13.4吨。江面上的导线需承受自重、冰载荷、风载荷,最大张力达12吨,故跨江导线采用特强钢芯铝合金绞线。与传统的钢芯铝绞线相比,该导线有低电阻、高导电率的特点,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更好,在风振、舞动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能,有效提高线路投产后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自古长江就是天堑,对于电网建设来说亦是如此。作为占据全球内河货运量之首的黄金水道,要跨越长江架设导地线,面临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封航布控难等诸多挑战。
“为确保本次跨江作业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对接海事部门,充分利用每天4小时的有限时间合理安排各工序,两岸设置安全联络员全程与警戒船及放线人员实时保持联系,保证弧垂最低点始终高于江面3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同时采用‘2×一牵二’的展放方式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长江黄金水道通航的影响。”福建送变电公司金上特高压线路(鄂6标)项目部技术人员林越林说。
为确保高效、安全推进导线展放工作,项目部投入科技手段,利用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设备及智能监控等提升架线施工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据介绍,相比传统牵张设备,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设备相当于给线路架设安装上了“千里眼”,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现场回传的实时画面掌控牵张设备运行状态,第一时间发现各类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在提高牵张放线准确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利用塔上智能监控,施工人员能够实时观测导线从铁塔上出线的情况,方便动态调整导线展放进度,确保施工全过程万无一失。
施工作业现场
此外,施工项目部以科技领航智能建造,设置总指挥室,搭建“智慧工地”系统,将智能可视化设备的“千里眼”、塔上智能监控接入“智慧工地”中的相应模块,并贯通“E基建2.0”系统,将工程进展、施工人员准入情况、工程质量安全管控、工地大事记等各个模块通过“智慧工地”融合展现,助力工程高质量建设。
“我们从东南沿海来到荆楚大地,克服交叉跨越多、高塔组立难、安全风险高等多项挑战。本次跨长江架线是该标段最重要、最困难的一项工作。我们连续奋战三天半,采用大型船舶牵引导引绳、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等先进技术顺利展放导线,让两岸高塔成功实现‘牵手’,标志着该标段实现全线贯通。”福建送变电公司金上特高压线路(鄂6标)项目经理吴飞说。
施工作业现场
据了解,该工程预计今年建成投产,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向华中地区送电近400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燃烧超过1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400万吨,在进一步满足电力可靠供应的同时,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图/宋俊岭 文/严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