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已经激增到145%了,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反手给好莱坞“断粮”,限制美国电影的进口,从文化领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那么,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影视行业的“软实力”博弈将如何影响未来全球市场的走向?
银幕上的软实力博弈战
特朗普上台就职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高达145%,这一举措在我国各行业都引发了强烈反应。
除了在稀土、波音方面的精准反击,文化软实力也成为我国的一种有力的反制手段。
而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核心载体,成为了中美博弈中的一张“王牌”。
近日,据国家电影局消息,接下来中国会适当减少美国电影的进口量,还会出台一些限制办法。
这消息一出来,马上就有了连锁反应。4月10号那天,美国好几家电影公司的股价都大幅下跌,华特迪士尼一天就跌了6.79%,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跌得更狠,达到12.53%。
在过去,中国曾被视为美国电影的“金矿”,而如今这座“金矿”已经被限制开采了。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给好莱坞电影贡献了差不多15%到20%的全球票房。
就说《复仇者联盟4》吧,在中国票房有42.5亿元,占了它全球票房的18%;还有《阿凡达:水之道》,中国票房是16.8亿元,成了它全球第二大的市场。
这种依赖不仅限于单片收益,更涉及产业链上游的投资回报 ——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的年度盈利中,中国市场平均贡献超 12%,部分高成本视效大片的盈利预期甚至需依赖中国票房达标。
好莱坞电影一直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代表,而中国有14亿人口,每年观影人次超过12亿,这给好莱坞电影提供了巨大的观众群体。
对于好莱坞来说,要是放弃中国市场,那就等于丢了全球最大的一个文化传播地方,这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它“全球文化霸权”的战略。
现在,中国对进口电影采取严格限制,不仅是一种反制手段,更表明中国不再满足于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单一受众,而正在逐渐塑造自己的文化输出模式。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未来的全球电影市场将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局面,且不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
中国影视已出圈
近年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对美国电影的依赖已逐渐变得复杂且敏感。
就说今年在影院上映的美国电影,漫威的《美国队长4》,票房成绩非常一般,就1.04亿元;还有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在中国内地票房更是惨淡得没眼看,仅仅927.2万元。
这跟以前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受欢迎的那股热乎劲儿比起来,那可差得远了。
中国影市对好莱坞的依赖逐步降低,反映了文化产业中的一种自主性觉醒。美国在电影产业中的“霸权”正面临挑战。
如今,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势头正猛,已经不可阻挡地改变着全球电影产业的格局。
2024年,国产电影表现亮眼,票房占比高达78.68%。在全年票房破亿的影片中,国产片就有55部。
这一成绩直接让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贡献率从曾经最高的35%大幅下滑,跌至不足15%。
并且,国产电影在文化输出方面正在突破“东方奇观”这一刻板印象,构建起蕴含普世价值的叙事体系。
就说《哪吒之魔童降世2》吧,不仅票房上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还凭借本土化的故事和文化符号,引发了超火的观影热潮。
可见,中国国产电影的崛起本质是文明型国家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好莱坞电影曾凭借 “美国梦” 塑造全球想象,中国电影正通过 “中国故事” 传递多元价值。
从中美贸易战到文化反制措施的出台,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已不再仅限于票房的争夺。
中国慢慢不再那么依赖美国电影,开始有了文化自信,这说不定就是中美文化较量里的一个关键节点。
未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全球电影市场将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