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讯(记者吴琼)4月22日,2025世界地球日“科学看片会”系列活动——电影《峰爆》座谈交流活动在中国地质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拓宽科学传播广度,推动科普形式多元化发展,促进科普与电影资源融合,进一步为电影赋予科普职能
“透水啦!大家快撤!”影片《峰爆》围绕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展开,展现了地质工作者传承的力量与“中国式救援”的精神。
观影结束后,一级文学编辑,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峰爆》制片人许建海;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灾防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南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庞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程国明围绕电影《峰爆》及其艺术效果与科普能量展开座谈交流。
座谈环节中,嘉宾们纷纷对影片的专业化场景、感人至深的故事,及其所蕴藏的科普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程国明看来,影片用令人感到震撼的惊险场景,让普通观众认识到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极大风险,同时,讲述了在灾害不幸到来之时,沉着冷静的勇敢应对之法,也提示地质领域的青年学子认识到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性,未来运用所学知识为灾害预警建设助力。此外,他注意到影片也在涉及一些科普知识时巧妙留白,如开篇的透水情况,尽管并未详细介绍其背后成因,但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引起观众对于岩石为何含水的好奇,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科学知识,以达到更为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专业性,如开篇隧道透水的情况在实际的隧道施工过程中颇为常见。且影片中出现的滑坡、岩溶空洞采空区的塌陷问题等也非常真实。同时,人物与情节的刻画也与我们的实际工作非常贴近,实实在在地将地质工作的先进装备所代表的前沿科技力量,与地质工作者的感人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南赟谈道。谈及作品所蕴藏的科普之力,南贇认为,可以用“知识、意识、能力”六个字来概括,影片不仅蕴含着专业化的防灾减灾知识,进而培养公众的防灾意识并随之采取避险行动,且提示专业人员将艰涩数据所彰显的具体情况及与之相对的应对方案,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供相关部门参考专业化建议,进行快速决策。
同样,这部作品也让同为地质工作者出身的庞宗十分感动,他表示:片中所展现出的亲情、爱情、战友情以及众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团结意志及对工作的坚守感人至深。同时,滑坡、爆破等场景也让他感受到在大自然所带来的灾害与危险面前人类的渺小,但这反而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灾难之时基建人众志成城的意志与凝聚力的难能可贵。此外,岩爆、透水的场景仿佛让他回到了曾经在矿山中进行采样工作之时,场景真实且符合科学常理,而在溶洞中往上游行进找出口也是遇险时的正确选择,这些均为公众了解地质灾害及应对之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崭新途径。
“身为《峰爆》的制片人,非常开心能够得到几位地质工作者对影片的肯定与赞许,也很感谢中铁建的专家们在作品创作和拍摄过程中提供的大量案例、感人故事与专业指导。创作中,我们致力于将铁道兵‘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渗透其中,让观众在被情节与人物所吸引之时,体悟到宝贵精神的传递,也期望通过巧妙地将地质知识融入影片之中,来达到更优的科普效果,让更多公众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庞宗说道。
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与嘉宾们精彩的分享也令现场学生感悟颇深。一位同学分享道:“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很好的科普价值。众人在溶洞被困之时,洪翼舟结合当时的季节、时间点,根据对气流的判断寻找出口,让我们学到了重要的求生知识,从而对紧急避险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地质环境与人的紧密关系,鼓励我们未来紧握接力棒,为地质监测预警系统的打造贡献新的力量。”
活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质学会的指导下,由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中影创新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主办,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协办,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中影影视思政大课堂支持。
图为观影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