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今视频
新闻发布会现场(熊燕 摄)
4月2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推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南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翁贤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熊燕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推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先生,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先生,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先生,南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翁贤杰先生,介绍我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宋德雄先生作介绍。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熊燕 摄)
宋德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西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工作有关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改革,加快实施创新平台引领力升级行动,优化科技创新平台体制机制。省重点实验室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集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了创新机制,建好用好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2024年,省重点实验室相关改革连续纳入了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由省科技厅牵头负责。省重点实验室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全面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第二步是创新构建积分制绩效评价体系,第三步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积分制应用机制。通过重构平台体系、创新考评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等递进式举措,着力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
2024年7月,我们在中部地区率先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在此基础上,为服务省重点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实现管理精度与科研效能的同步提升,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采用“积分制”。2024年11月,出台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工作指引(试行)》,通过构建积分制绩效评价体系,实时捕捉实验室的“科研脉动”,建立了江西科创平台建设的“新标尺”。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全面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首次积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四梁八柱”初步构建。我们结合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评审标准和评价导向,通过横纵向对比,突出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形成覆盖6大能力12项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了避免实验室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我们制订了“三年递减、六年清零”的原则,通过逐年累加、同期递减规则,激励实验室滚动、持续创新。为了让积分指标体系尽可能科学合理,我们先后多次广泛征求相关省直部门、中央驻赣单位、高校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及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各省重点实验室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指标体系。
二是“四大导向”基本形成。在特色化导向方面,根据实验室所处领域、依托单位发展特点,定制特色化评价指标,如基于医疗机构等单位特殊性,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贡献指标中设置差异化指标。在培育性导向方面,瞄准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设置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高层次人才等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指标,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奖励、重大成果等导向性指标,发挥导向性培育指挥棒功能。在应用化导向方面,顺应“破四唯”,弱化论文类科技成果,避免唯数量不重质量,强化高水平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等成果,并突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效能,引导科研人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市场化导向方面,拓展经费投入渠道,引导依托单位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鼓励实验室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实验室建设。
三是“积分全画像”精准建立。依托江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集业绩录入、积分计算、可视化分析为一体的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数字化平台,形成省重点实验室积分总榜、单项业绩榜、创新增速榜等,实现对省重点实验室总体情况、实验室个体情况多维度精准画像。同时,相较于传统平台的单向考核模式,积分制评价体系创新构建了管理协同生态。在管理侧,省科技厅可通过积分数据实时了解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和年度变化趋势,实现政策“精准滴灌”;在平台侧,省重点实验室可及时掌握自身各指标、各维度详细得分及排名情况,通过积分排名实现“自我诊断”,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制定阶段性“进化路线”。
四是“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通过“积分制”绩效评价,建立“有进有出”“有奖有罚”的动态管理机制。省科技厅每年动态评价省重点实验室绩效产出水平,对上一年度积分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较好”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创新资源倾斜支持,激发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活力。对积分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省重点实验室,发出警示,甚至摘牌。
总的来说,通过对省重点实验室开展“画像体检”,在提高免疫力、增强创新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省重点实验室“量体裁衣”,完善“优胜劣汰”的积分制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以“小积分”撬动“大变革”,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清理规范工作中,将积分制绩效评价方法推广运用到省内其他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中,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并恳请大家更加关注、关心全省科技创新工作。
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宋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网记者(熊燕 摄)
人民网记者:南昌航空大学在今年的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请问学校对省重点实验室如何进行激励,如何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熊燕 摄)
卢超:作为一所以航空特色为引领、扎根赣鄱大地的高校,南昌航空大学紧密围绕省“1269”行动计划,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为导向,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支撑作用,服务航空产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夯实重点实验室发展根基。学校建立“专项投入+动态增长”的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学校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建立研发经费“绿色通道”,保障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完善运行管理保障,按年度拨付日常运维经费。
二是创新人才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赋予省重点实验室引人用人自主权,在编制、薪酬、住房等方面予以保障。健全“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领军创新团队,实施U40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每年提供不少于1000万元建设经费和配套支持。
三是改革评价体系,激活创新成果转化动能。构建分类多维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突出产业贡献导向,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给予奖励,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净收入分配比例超90%。建立成果转化与职称评聘挂钩制度,将转化效益等纳入职称晋升重要指标。
四是优化管理效能,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建立“月推进、季调度、年考核”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年度考核结果直接与资源配置衔接,对评估优秀的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对滞后的实验室进行调度和整改。
省重点实验室支持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有:
一是深耕科技创新“策源地”,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通过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提升科研攻关能力,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40余项。强化协同创新,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企业合作,推动20余项技术转化运用。
二是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赋能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重点实验室选派30多名博士深入多地航空主机厂、主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反哺我省航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每年承担我省航空、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项目200余项,推动省内航空企业年均新增经济效益20亿元。
三是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厚植创新发展第一资源。推行“人才特区”政策,赋予实验室自主引才权,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首席专家。通过打造科研团队、实施人才计划,定向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多名科研骨干获批国家级人才,形成了“以才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江西日报记者 (熊燕 摄)
江西日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将如何发挥此次绩效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对评价结果好的省重点实验室会提供哪些创新资源支持?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熊燕 摄)
陈金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积分制应用机制是省重点实验室“三步走”改革方案中的关键一步。目前,结果的运用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标杆,比学赶超。各省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可以在积分制系统中查看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得分,以及各项指标在总体中的排名,一方面便于实验室了解自身所处位置及有关薄弱环节,及时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另一方面也可让依托单位清楚地掌握实验室运行情况,奖优罚劣、督促整改。同时,通过省重点实验室积分总榜、单项业绩榜、创新增速榜等,可在实验室间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
二是梯次赋能,精准激励。省科技厅根据年度评价结果能够掌握全省的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实现对省重点实验室的分级管理。根据省重点实验室积分总榜,我们将省重点实验室划分为“优秀”“较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档次,对评价结果为“优秀”“较好”的省重点实验室,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分别支持其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1项,并赋予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研究方向、课题负责人选择方面的主导权,让真正能干的人干想干的事。为了保持实验室内部适度竞争,我们在支持项目数之上,另外增加了1个申报指标,专门用于内部团队“赛马”,真正实现“梯次赋能、精准激励”。
三是能上能下,鞭策后进。对评价结果不合格或排名在后5%的省重点实验室,向依托单位发出警示函。对连续3年中有1次获评“不合格”类的省重点实验室进行重新评估,对于评估不通过的,限期1年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省重点实验室资格,且该实验室两年内不得再申报省重点实验室。通过建立和强化这种“淘汰”机制,让各重点实验室时刻保持警醒之身,时刻保持创新的活力。
凤凰网记者(熊燕 摄)
凤凰网记者:省重点实验室在南昌市的布局最多,请问南昌市科技局对布局在南昌市的省重点实验室是如何给予支持的,如何发挥好这些省重点实验室对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南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翁贤杰(熊燕 摄)
翁贤杰:省重点实验室是南昌市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南昌市高度重视,始终将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真金白银加大投入,从“输血”到“造血”进行全周期经费投入保障,全力支持实验室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建设投入。对新认定的南昌市科技局主管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每家最高50万元一次性建设资金扶持,累计给予16家省重点实验室共计580万元用于投入实验室建设。
二是项目联合资助。对多家单位共建的绩效评价为“优秀”和“较好”的省重点实验室,通过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方式与省科技厅进行联合资助。今年,将支持4家共建单位(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农业大学)5个项目。
三是成果转化激励。出台《南昌市技术交易及科学技术奖奖补暂行办法》,奖补分为技术交易补助、技术合同登记补助、科学技术奖奖励三类,通过政策激励,鼓励省重点实验室开展技术交易活动、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力争实验室的优质科技成果在昌落地转化。
为充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对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实验室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推动开展联合攻关。协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发展的集群优势,引导实验室聚焦南昌产业共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实验室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应用。聚焦南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瞄准发挥好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努力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支撑南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人才合作交流。积极发挥省重点实验室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南昌市“一企业一博士”科技服务行动,选派实验室的博士到企业开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省重点实验室与南昌市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成果转化落地等良性互动。
下一步,南昌市科技局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省重点实验室从“科研高地”向“产业富矿”转型,让更多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为南昌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徐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