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1917年11月28日—2017年9月2日),原名向守芝,男,汉族,四川宣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民国时期
向守志出生在川东北大巴山区宣汉县双河区南坝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4年7月参加红四方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红九军二十七师七十六团二营四连战士、班长。1936年夏升任副排长。1936年秋,部队抵达甘肃南部。在岷县围歼敌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而受师领导表扬。长征结束后,调陕北红军大学(后来改成庆阳红军步兵学校)初级科学习,担任学员队的班长兼学习小组长,并在193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毕业后,向守志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任机枪连副连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6日,部队在陕西省三原县举行誓师大会,会后北上渡过黄河赴山西抗日前线平定县东。1938年2月,向守志升为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二营机枪连连长。1938年3月31日进行了响堂铺战斗,歼日军400余名,日军汽车全部被毁,向守志参战。战后被提升为特务营营长,随后改任第二营营长。后来升为副团长,太行军区第十团团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太行军区第一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十八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1947年8月,改任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九纵二十六旅旅长,随陈谢兵团南渡黄河,参加洛阳战役、淮海战役等。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兼政委。
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冬,在第五次战役期间第二阶段作战中,向守志头部负伤,1954年回国。
1954年起,历任第十五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1957年8月向守志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一班学习,学期三年。1960年8月,毕业后任西安炮兵学校校长。1963年1月,该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技术学院,改任院长。
1965年8月,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主管导弹部队建设。1966年6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领导机关,由向守志和李天焕负责筹建。1967年7月4日,任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天焕为政委。向守志成为首任第二炮兵司令员。随后撤消任命。
1975年8月30日,任第二炮兵司令员。
1977年9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党委常委。1982年10月升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1990年5月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7年9月2日,向守志在南京病逝,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