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4月23日,在中国的主导下,安理会就美国“滥用关税问题”召开了非正式会议,在这场“阿里亚模式”的会议上(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也不会产生会议记录和结果),中美吵起来了,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代表傅聪大使表态称,美国近期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是“单边主义的大行其道”。美国以“公平、对等”等名义,通过关税工具重塑全球经贸格局,其核心逻辑在于牺牲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维护美国自身的单极霸权地位。



为引发与会代表共鸣,促使美国及时反思,傅聪还适时的抛出了4个问题,即世界是要封闭孤立还是开放包容?是要恃强凌弱还是要主权平等?是要本国优先还是要公平正义?是要分裂对抗还是要团结合作?可能觉得这般说法仍显分量不足,傅聪还罕见的警告美国“不要玩火”,不要颠覆国际经贸秩序。

美国代表不仅否认单边主义带来的严峻局面,还对中国提出无理指责。傅聪大使当即做出有力驳斥。中方素来“心平气和”,不会轻易就某个问题撂狠话,这次丝毫没有给美国面子,只能说明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不得人心,触动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愤慨。



想象一下,你刚建好了工厂并和美国客户谈成了合作,结果特朗普政府的“一纸禁令”,就让你所有的付出打了水漂,试问你能咽下这口气吗?再者,特朗普要的可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产业链,其还试图通过“非关税工具”,收割越南、印度、印尼等国的外汇储备。如此在关税问题上,可供中美讨论的空间越来越少。

值得注意:中国与大多数国家不一样,从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开始,就祭出了强硬的对等反制措施。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45%关税,中国就对美国商品加征125%关税;美国严控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中方则断了稀土、石墨等供应链,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和高科技企业“无米下炊”。



在经历了多轮交手之后,特朗普终于发现,关税战非但未对中国构成明显杀伤,反倒让美国卷进了“消耗战”的漩涡。于是出于稳定国内经济秩序和民意支持率的现实考量,特朗普可能主动降低对华关税,试图换得中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可话说回来,美国罕见“变乖”,中国就能原谅美国的鲁莽吗?实未必。因为贸易战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起,很多事情都已经变了味道。至少包括中国在内的“关税受害者”已不再轻易相信美国会抱着“和平共处”的思想,重新参与到全球多边贸易秩序当中。



谈两点看法。

其一,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使得中美关系的僵局从贸易领域向外延伸。有西方学者就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战都未能让中国屈服,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美国会挑动台海、南海危机,让中国步类似俄乌冲突的悲剧。基于此,我们是否理解为,中美之间还会爆发比贸易战更大的冲突和摩擦。

其二、美国将加速衰落,中国将加速崛起。与40年前,中方在高端制造业和规模化生产上存在短板不同,如今的中国建立了被联合国认定的200多个工业门类,中方近乎可以生产任何商品。相信随着美国的封锁加深,中国的“国产替代进口”就会提速,到时候14亿人的市场可能就真的没有美国的任何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