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4月23日,中国与阿塞拜疆签署了20项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两国互免签证协定。协定将在两国政府履行必要程序后正式生效。当天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指出,双方愿进一步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
阿塞拜疆AzerNews网站23日报道称,阿塞拜疆和中国正式取消对持普通护照公民的签证要求,标志着双边关系翻开新的篇章,此举为两国加强旅行和旅游合作铺平了道路。随着两国加强互联互通和便利旅行措施,阿塞拜疆已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游客的新兴目的地,同时也鼓励更多人出境前往中国旅游。
报道提到,旅游业将促进阿塞拜疆与中国之间互联互通和贸易往来。目前,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正稳步扩大。2024 年双方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不仅加强了经贸联系,也为旅游和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当时,双方强调同意提升文化领域合作水平,互办文化日,愿就互设文化中心开展磋商;双方愿加强旅游领域合作,促进旅游业共同发展。中方欢迎阿方参加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旅游展会,阿方着眼发展旅游业并进一步扩大两国经济、人文和文化联系,决定对中国公民实施为期一年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
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的报道称,在世界日益向区域互联互通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中阿两国共同规划了一条既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建设更加包容、和平、可持续的全球未来发展道路。
4月23日中阿签署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高度评价两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愿继续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双方愿加强旅游政策沟通协调,鼓励在对方国家举办旅游推广活动,支持两国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业务对接,共同促进游客互送和人员往来。双方支持通过互访、交换信息及经验交流等方式扩大媒体领域合作。
同时,联合声明重申,双方鼓励两国文化和艺术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支持互办文化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巴库老城风光阿塞拜疆旅游网(azerbaijan.travel)
阿塞拜疆Day网站的报道提到,近年来,阿塞拜疆已成为中国游客备受追捧的旅游目的地,2024 年1月至8月,前往阿塞拜疆的中国游客数量逾2.6万人,是2023年同期的2倍之多。原因是签证程序的简化和从巴库直飞北京、乌鲁木齐的航班,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旅行服务。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文明十字路口,阿塞拜疆以灿烂的文化遗产、壮丽的自然奇观和独特的丝路风情,为旅行者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多元体验。首都巴库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一座建筑艺术的露天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老城Icherisheher,还保留着古丝绸之路商队驿站的气息,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以及火焰塔则充满了未来主义色彩。
巴库郊外的戈布斯坦国家保护区藏着一部史前文明密码——7000余幅岩画记录着先民狩猎舞蹈的场景,而遍布保护区的350多座泥火山(占全球总量半数)更构成奇幻地貌。其中,托拉盖泥火山以400米高度和150米火山口直径称冠全球;西北山区海拔2220米的希纳利格古村如鹰巢悬于云端,这里从古至今都保留着青铜时代以来的牧羊人传统,石砌民居与手工毛毯讲述着游牧民族的山居智慧。
从阿塞拜疆舍基汗王宫殿的彩绘玻璃窗,到巴斯加尔村的古老丝绸作坊,再到拉赫季商队旅馆的驼铃印记,阿塞拜疆的丝路遗产依然鲜活。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可亲手参与丝绸制作,或在茶香氤氲的商驿遗址中,遥想当年骆驼商队穿越欧亚大陆的盛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