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威海市下初镇的绿水青山间,威海恒邦矿冶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威海市“冲击百亿目标”重点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年人才引育新路径,为威海市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校政企协同发力,畅通青年就业“快车道”

威海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校育才,推动校政企三方协同联动。威海恒邦积极响应,联合当地人社部门,与威海职业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紧密合作,聚焦冶金、化工等工科大类技能方向需求,将项目建设生产、人才教育、政策保障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校园直通车,把实践课堂搬到产业一线,创新推行“实习+就业”模式。自公司新项目试生产以来,已吸纳540余名青年人才就业,为青年学子铺就了从校门到厂门的就业坦途。郑东禹、边晟辉、吴庆辉等优秀青年,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现已成长为生产班长,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充分彰显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显著成效。

多元晋升体系,绘制人才成长“路线图”

威海恒邦构建起“1 + 4 + N”职业发展体系,为各类人才搭建广阔成长舞台。“1”个德能匹配度考核评定体系,明确各岗位“德”“能”标准,以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人才良性发展;“4”条晋升通道,涵盖管理、技术、技能、学历等领域,让人才发展方向清晰可见;“N”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成长机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找到契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目前,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基层班组长70余人、中层干部30余人,并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每月300-3000元不等的技术技能补贴。熔炼车间主任杨依茂从基层主操成长为车间主任并荣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化验室主任钱美霞从一线化验员成长为“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这些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企业多元晋升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人才成长“加速度”

威海市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威海恒邦依托工匠学院,建立“双师制”带徒模式。为新员工配备技能师傅和职业导师,形成“双师共培”机制。技能师傅专注于岗位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及安全规程培训,助力新员工快速掌握工作本领;职业导师则在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融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新员工稳定成长。2024年,公司开展30余期新员工入职培训、8期产业工人专项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有效提升了新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优化服务保障,打造人才安心“栖息地”

威海市高度重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威海恒邦积极落实,通过丰富文体活动和完善福利体系,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每年制定“年度文体活动安排”,“恒邦爱之家”免费开放,拔河、摄影、象棋等各类文体活动每月开展两次,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此外,免费双向城区通勤车、高比例就餐补贴、节假日礼品发放、福利性婚房分配等福利政策,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让青年人才能够安心扎根威海,为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过去一年,威海恒邦营收总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站在新的起点上,威海市将持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广恒邦经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汇聚威海,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威海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王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