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观察员肖珊

美国政府在全球开展“无差别关税战”,这不仅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宣战,更是对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一次“休克疗法”。当华盛顿沉迷于单边主义的权力霸凌时,欧洲正面临历史性选择:是继续充当美国地缘游戏的“人质”,还是同中国携手维护多边主义?答案藏在一句古老的欧洲谚语中——“自助者,天助之”。此刻,欧洲需要的不是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宗教式虔诚,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战略自主:打破“思想钢印”的终极命题

欧洲的政治精英常将“战略自主”挂在嘴边,却在行动中暴露出令人费解的“左右互搏”倾向:一边抱怨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实施“绿色保护主义”,一边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反补贴大棒;一面对美国将其视为地缘博弈的附庸愤愤不平,一面又对华盛顿的每一次政策转向亦步亦趋。这种矛盾本质上是“思想钢印”的产物——一种将跨大西洋关系神圣化、将美国霸权合理化的集体无意识。

这种被动回应美国议程的屈辱感,本应成为欧洲觉醒的催化剂,但欧洲的“思想钢印”并未打破,甚至不惜以牺牲自身经济主权为代价。历史早已证明,依附战略终将反噬自身。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通过金融手段逼迫英法撤军,戳破了欧洲殖民帝国的最后幻梦。2025年初,美国政府“零帧起手”,对乌克兰危机政策突然转向,绕开欧洲直接同俄罗斯开展“越顶外交”,让欧洲各界纷纷“破防”。

真正的战略自主始于认知革命。欧洲应清醒认识到,外交上已经被越顶,思想上不能再被越顶。当美国对华遏制打压已呈癫狂之势时,布鲁塞尔不应成为这场博弈的“啦啦队”。

保护主义: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宵

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绝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化深度重构期的必然产物。“欧洲新闻台”分析称,特朗普对欧盟商品的关税可能导致至少850亿欧元的出口损失,德国等国家面临严重后果。这印证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当前世界承受不了太多的“休克疗法”。

欧洲的焦虑不应转化为对保护主义的妥协,而应升华为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中欧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贸易额已从24亿美元跃升至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零起步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这种共生关系绝非零和博弈的牺牲品,而是多边贸易秩序的结晶。若欧洲因保护主义割裂市场,因短视恐慌筑起壁垒,中欧将共同承受创新停滞与成本攀升的代价,欧洲也将错失与中国共同引领全球产业链升级的历史机遇。看似温和的贸易壁垒,终将演变为吞噬繁荣的黑洞。

中欧担当:守护多边主义的伙伴

历史总是奖励那些敢于打破思想枷锁的文明。当欧洲放下对西方霸权的执念,当中国坚持以宽广胸怀结伴而行,中欧将共同证明:多边主义不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人类共存唯一的理性选择。面对保护主义的黑暗魅惑,中欧应成为守护多边主义曙光的坚定力量。毕竟,这个世界的未来,不应由任何一个国家垄断,而应属于所有相信合作而非对抗、开放而非封闭、共赢而非零和的人民。

这需要欧洲拿出启蒙运动时代的勇气,挣脱“思想钢印”的枷锁。毕竟,真正的战略自主从来不是地缘冒险,而是对历史的敬畏——正如黑格尔所言:“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起飞”,而此刻,正是欧洲觉醒的时刻。欧洲应当成为命运的主人,而非霸权的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