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说我们在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而这完全是在配合某些美西方国家的论调对中国发起舆论攻势。

所以事发后我国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

并且根据各方媒体的报道来看,现在中国似乎已经完全停止从乌克兰这里进口粮食了,中国的行动会给乌克兰经济带来比较巨大的影响。

那乌克兰这边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在公开场合污蔑中国的呢?中国的反击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乌克兰这边又是否有可能寻找到替代的合作伙伴呢?



一、乌克兰和美西方国家相配合

在4月17日的时候乌克兰总统在公开场合声称,他们的情报部门已经掌握了证据,证明中国一直在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火药。

并且在第二天乌克兰方面就以此为理由,将三家中国企业列入到了制裁清单中。

而乌克兰这么做,显然是在配合某些美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舆论攻势。

因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他们就一直在炮轰中国在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



此前德国的外交部长贝尔伯克也曾公开声称,他们发现中国在为乌克兰提供无人机。

而针对于此中方的态度一向都是,我们绝对没有直接参与俄乌冲突,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中立平衡的,也绝对不会向任何一方提供军援。

甚至中国此前还曾宣布,要进一步加紧对居民两用物项物资的出口限制。

那不管是乌克兰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没有资格指责中国。



针对泽连斯基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就明确提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双方停战,进行和平谈判。

而且中方发言人还说到:根据比较明确的信息来看,俄罗斯进口的武器部件有相当数量都来自于美西方国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乌克兰公开炮轰中国没有多长时间,中国海关总署就发布了粮食进口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停止从乌克兰买粮食了。



二、中国减少从乌克兰的粮食进口量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今年3月份中国大幅减少了一些主要粮食供应国的粮食进口。

比如说在一年多以前的时候,中国从乌克兰的粮食进口总额还高达1:4亿美元,但现在却减少到了只有6万美元,相当于是几乎清零了。

这会给乌克兰带来比较巨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本身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消耗和进口国之一。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中国和乌克兰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农业合作。

俄乌冲突爆发后出于各方面原因,中国也没有停止从乌克兰的粮食进口。

而来自于中国的大量粮食订单,可以给乌克兰带来双重好处。

首先就是乌克兰的商船,可以继续通过向中国运输粮食的方式进出乌克兰港口,而不用担心受到袭击。

其次来自中国的这些农业订单,也可以给乌克兰政府带来一些资金。



可现在中国却清零了对乌克兰的粮食进口,这对乌克兰无疑于重击,也可能会有人将其和政治联系起来。

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中国这么做就是出于政治原因,因为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粮食产量和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所以中国可以大量的从他们那里采购粮食。

可俄乌冲突爆发后整个乌克兰都变成了战区,所以乌克兰中西部的农业产区也势必受到了影响。

现在来看乌克兰不管是在粮食产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所下滑,那中企自然也就会适当性的减少从乌克兰的粮食进口。



更别说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替代的粮食贸合作伙伴太多了,比如说巴西、阿根廷,甚至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也在生产粮食出口粮食。

那只要这些国家卖的粮食价格公道,质量不错,中国企业就会选择。

其次中国当前减少粮食进口量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不只是减少了对乌粮食进口量。

根据统计在今年三月份,我国粮食总进口量锐减了差不多3/4,一个月就只进口了价值4.6亿美元的粮食。



某些粮食的进口量正是只有原先的零点几个点,就比如说玉米,如今就连小麦的进口量也减少了90%。

如果按照国别来分的话,中国从巴西只进口了2000多万美元的谷物,从美国也进口了差不多一样的谷物,这都比去年三月份的同期水平锐减了超过80%。

而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口的粮食,也锐减了50%以上。

所以乌克兰对华粮食进口的锐减本身不是个例,那我们也就不能只从政治角度看这个问题了。



而中国会大幅度减少粮食进口的原因也是比较多元的,比如中国当前的粮食自给率本身就维持在一个高位水平,所以很多粮食根本不需要进口。

而且我国还一直在推动各种新型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所以中国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创新高,那也就不需要再采购那么多的粮食了。

其次就是从海外买来的很多粮食质量层次不齐,再加上现在又正好在打全球贸易战,所以说暂时性的调整自身的进出口结构也很正常。

而乌克兰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冲击,但这也不能怪中国,毕竟中国的所有政策都会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优先。



如果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做怎样的选择并不难猜。

三、中国和乌克兰仍有巨大合作潜力

虽然当前中国和乌克兰两国合作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中国和乌克兰的粮食合作都快要停止了,但这大概率是暂时性的。

未来中国和乌克兰仍有比较巨大的粮食合作潜力,毕竟乌克兰仍然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那只要俄乌冲突结束,乌克兰恢复粮食生产,中国企业仍然有可能大量采购乌克兰农产品。

而且在过去半年时间内,中国和乌克兰也有一些农业方面的合作。

就比如说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国驻乌克兰大使就见过时任乌克兰农业部部长科瓦利。

当时双方就中乌农业食品合作进行了深入性的交流,而我方大使那时也明确说了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历史相当悠久,也有着特别好的基础。



而中方也一向高度重视与乌克兰在农业方面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也愿意和乌克兰就农业产品相互准入,等方面展开沟通。

那时乌克兰的农业部长也说了,中国是他们的战略伙伴,是乌克兰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所以乌克兰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两国高层的交流,就为之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今年三月初,中乌两国的代表又在乌克兰首都签署了两项与农产品贸易相关的协定。



一份是乌克兰的豌豆在出口中国时的简易议定书,而另一个则是乌克兰水产品出口到中国时的卫生条件议定书。

这就代表着未来乌克兰的豌豆和野生水产品进入中国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

而在签署这份协定的时候,中国驻乌克兰大使也明确说了:这两份议定书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甚至在未来中乌两国的农业合作,还可以扩大到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比如说俄乌冲突结束后乌克兰要搞战后重建,那中国团队是否也可以从乌克兰那里,承接重建乌克兰基建设施的订单呢?

再比如说乌克兰毕竟从苏联那里继承了不少遗产,比如说苏联时代的航空技术,还有各种重工业技术。

虽然这些技术现在也不能算是世界先进水平了,但是拿来和中国搞技术交流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中乌在各方面的合作潜力都不小。

但是任何稳定的经贸合作,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上。



而乌克兰现在又是将中国企业拉黑名单,又是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在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可不是友好合作伙伴该做的事情。

所以也希望乌克兰可以在对华问题上恢复理智克制,不要再说一些不负责任的争议言论。

结语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在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因为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一向中立,我们不会为任何国家提供单方面军援。



而乌克兰现在的表态明显是在配合西方国家的叙事,这就有可能会给中乌两国的外交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但中国目前暂时停止从乌克兰进口粮食产品,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政治原因。

因为中国几乎是停止了从所有的贸易伙伴那里进口粮食产品,中国的行动更像是在针对性的调整外贸结构。

而且中国和乌克兰两国仍有进行深度农业合作的基础,毕竟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互补性还是很强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