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宗智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将在青岛拉开帷幕。这场中国电影界的盛事,不仅是中国电影120周年的一次深情回眸,更成为黄晓明黄渤夏雨、宋茜、任嘉伦等青岛籍演员集体向家乡致敬的温情时刻。

黄晓明:相约海边,为电影“干杯”!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影帝大满贯”得主,黄晓明的演艺事业始终与青岛血脉相连。“第一次来到家门口办,真的迫不及待要和老朋友们在老家相聚了。此刻,我想用最青岛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让我们相约在海边,一起哈啤酒、吃蛤蜊!为电影干杯!”他自幼浸润于青岛独特的海洋文化与欧陆风情交织的城市氛围中,市南区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成为其成长记忆的重要底色。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黄晓明凭借《大汉天子》《中国合伙人》等代表作蜚声影坛,其塑造的汉武帝刘彻、成东青等角色深入人心。一直以来,黄晓明始终以青岛人身份为荣,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家乡对其性格塑造的影响——青岛人特有的直爽、热情与坚韧,成为其演艺生涯的精神内核。

黄渤:欢迎大家来“哈啤酒、吃蛤蜊”!


作为青岛“电影之都”形象的重要代言人,黄渤多次在影视作品中融入青岛元素,比如《疯狂的石头》中“黑皮”标志性的青岛方言,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幽默感。谈及此次华表奖落户青岛,他坦言,“今年特别荣幸,第二十届华表奖来到了我的家乡青岛。这感觉,就像是把摄影棚搭在了自己家门口——熟悉又温暖!作为电影人,又作为青岛人,这份喜悦得用青岛的方式来庆祝,欢迎大家一起来哈啤酒、吃蛤蜊!管够!”

夏雨:我参演的多部电影都在青岛拍摄


“由我参演的电影《爱情银行》《送你一朵小红花》还有《封神三部曲》,片中的很多片段都是取景于我的家乡青岛,我现在想起来,心里面都觉得特别亲切。”夏雨曾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位从青岛老街巷走向国际影坛的“影帝”,用亲身经历印证着城市景观与电影叙事的深度互文:八大关的梧桐树影、栈桥的潮起潮落、里院建筑的岁月纹路,既是故事的背景,更是情感的载体。

宋茜:回顾演艺之路,家乡给予我勇气


从舞台走向银幕的"青岛小嫚"宋茜,则将家乡的风视为支撑其艺术蜕变的原动力。“青岛的风赋予了我梦想和勇气,从舞台到银幕,从唱跳歌手到影视演员,家乡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今年中国电影120岁了,第二十届华表奖来到了我的家乡,特别激动和开心,欢迎大家以电影之名相约青岛,齐聚华表。”

任嘉伦:欢迎电影人来家乡青岛取景


任嘉伦以"土生土长的青岛小伙"身份,向全国电影人发出诚挚邀约。“青岛的海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我表演梦想的源泉。中国电影120年,第二十届华表奖在家乡举办,真的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青岛不仅有美丽的海景和独特的建筑,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电影素材,希望越来越多的电影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灵感,用镜头记录更多动人的故事。”这种兼具专业视角与家乡情怀的推介,恰恰体现了青岛儿女对城市文化的深度认同——既自豪于得天独厚的取景资源,更珍视城市骨子里的艺术基因。

作为中国最早接触电影的城市之一,青岛与光影艺术的缘分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从《劫后桃花》在八大关取景,到如今每年超200个剧组驻扎拍摄,这座城市的山海景观与德式建筑群,早已成为导演镜头里的"天然摄影棚"。而华表奖的落户,标志着青岛从"取景地"向"电影文化主场"的跃升。

从夏雨的拍摄记忆到黄渤的烟火热情,从宋茜的追梦勇气到任嘉伦的创作灵感,青岛籍演员的集体发声,编织出一幅城市与电影共生共荣的图景。当华表奖遇见青岛,不仅是光影艺术对一座海洋之城的深情拥抱,更是中国电影寻找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4月27日,且看这座被海风浸润的城市,如何以光影为笔,书写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