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一书中曾这样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今天(4月23日),正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已于山西太原正式开启。当我们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前,不知道从何读起,那不如先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读”起。

如果用一本书来形容山西,你觉得它更像一本什么书?

有人说山西是一本“语文课文收割机”,你背过的这些古诗词,写的都是山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在山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山西;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的雁门关在山西;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写的悬空寺在山西……

你听过的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是发生在山西;你曾经读过的《资治通鉴》、《隋唐演义》、《西厢记》、《窦娥冤》、《三国演义》……也处处藏着山西的痕迹……

当长大后,站在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前,看着曾经出现在课本中令人苦恼的“知识点”,才更觉得:山西像一本读也读不尽的《百科全书》。

山西,

一本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晋问》开篇就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

山西一个拥有众多地形复杂的省份,山脉和峡谷广泛分布,地形高差大,“表里山河”是它的显著特征。因此,也有人说:“山西简直完整得像一本包装精美的立体地理书。”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两道南北走向的磅礴山脉,在汾河两翼遥遥对峙,呈现出“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而环护着两山一川的是奔腾汹涌的“母亲河”——黄河。



图源:山西自然资源

山西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

这里有坐落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的荷叶坪,这是管涔山的最高峰,海拔2787米,面积1万余亩,是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



这里有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七十二混沟内,有一处面积800公顷的原始森林,这是华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原始森林。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这里还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的“马仑草原”,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图源:芦芽山景区

在这广袤无垠的山西大地上,这里的地理奇观同样令人赞叹,每一处都像是地理学中的生动篇章。在这里,火山、土林、冰洞、丹霞……交织成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图源:左权文旅(莲花岩)

这里有中国著名第四纪火山群,是世界唯一发育在黄土高原上的火山群——大同火山群。30多座喷发于距今74万年到10万年的火山组成的大同火山群,因数量多、保存好、稀缺程度高、渣锥类型齐全,被誉为“东亚大陆火山地质的珍稀标本”和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这里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土林景观”大同土林,经过风与水长年累月的侵蚀,最终形成一处处似古堡而非古堡、似雕塑而非雕塑的奇异景观;



图源:大同日报

这里有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的“万年冰洞”,它不仅是中国规模最大、储冰量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在永久冻土层之外发现的罕见特大冰洞



除了这些,山西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大地的调色盘”——运城盐湖;被称为“太行第一雄峡”的“天空之心”——长治八泉峡;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的丹霞地貌——莲花岩……无论是哪种风光,都是大自然赋予山西的珍贵礼物。

山西,

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有人说:“中国历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

山西,这片浸润着岁月沧桑的广袤土地,恰似一部镌刻着华夏文明密码的鸿篇巨制,翻开它的扉页,便坠入时光的漩涡——斑驳的书页间,凝固着远古人类的第一簇星火,镌刻着商周鼎彝的吉金铭文,更流淌着千年古城的商帮传奇……每道折痕都藏着朝代更迭的回响,每处墨渍都晕染着文明交融的印记,让华夏历史的沧桑脉络,在指尖徐徐铺展。

在运城垣曲发现的4000多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足足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打破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世纪曙猿下颌骨化石

图源:运城博物馆

在运城芮城县的西侯度遗址发现的动物烧骨化石,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进到243万年前,成为人类最早的用火证据;



▲西侯度遗址

图源:运城文旅

临汾襄汾丁村遗址发现的距今10万年的3颗古人类化石,是我国首次出土早期智人化石,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

4300多年前,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曙光,也开启了“最初中国”的故事;



图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当历史的笔触不断前进,曲沃晋侯墓地的青铜礼器,诉说着晋国霸业的崛起;



图源:山西文物(晋侯鸟尊)

大同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以犍陀罗艺术与中原美学的交融,见证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壮阔史诗;



图源:云冈石窟官微

平遥古城的青砖黛瓦间,晋商票号的算盘珠声与驼铃齐鸣,书写着“汇通天下”的商业传奇……



图源:平遥古城旅游

在山西,每一处遗址、每一座古建,都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坐标,共同书写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壮丽篇章。

山西,

一本精装的“东方美术宝典”

三晋大地,苍茫无际,探之愈深,愈觉深不见底,随便拎起一头,便可以无休无止地延展下去,而当你真正踏足山西这片土地,翻开这本厚重的“美术书”,你才知道中国人的审美有多牛。

壁画中饱含着的东方美学神韵,中国古代建筑的力学之美与造型之妙,琉璃构件的斑斓色彩与灵动造型……处处诠释着匠人们对美的独特理解。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那么,何谓中国审美?

大概是悬空寺巧妙利用悬崖峭壁地形的和谐之美;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概是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分布着众多传统建筑和街巷的对称之美;



图源:平遥古城景区官方服务平台

大概是王家大院内多重院落、门廊、屏风所营造出的含蓄之美;



图源:山西王家大院

大概是佛光寺内唐代建筑雄浑大气的意境之美;



图源:忻州在线

大概是广胜寺里多彩琉璃塔恢宏震撼,流光溢彩的华丽之美;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大概是隰县小西天“满堂悬塑”粉彩装銮,富丽堂皇,姿态各异,生动传神的精巧之美……



图源:隰县小西天景区

大概是永乐宫壁画构图宏大、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历经百年的审美考验的大气之美……



图源:山西新闻网(《朝元图》局部)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沉甸甸的华夏史。夕阳照耀,古建筑群里的光影交错,历史斑驳与文化厚重的碰撞,红墙,黛瓦,飞檐,翘角,树影婆娑,只有一个字:绝!



有人说:读懂了山西,就是读懂了中国。因为这片土地本身就是一座立体的文化丰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鸿篇巨制。它是一部纵贯山河的地理巨著,表里山河间,勾勒出自然造化的雄浑笔触;是一部镌刻着历史年轮的编年通史,记录着王朝更迭的风云变幻;是一卷浸染着人文墨香的艺术图册,留存着古建彩塑的华美印记……

这些跨越时空的文明印记,不仅构筑起山西独特的精神肌理,更孕育出兼容并蓄的地域品格,在古朴与灵动间展现出多元共生的东方智慧。当指尖抚过山西的“书页”,你会选择从哪一段开始品读?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