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夏,国民党在大陆地区的残余军队连续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强力追歼。
5月2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上海。3天后,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
虽然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没有了“总统”头衔,但他仍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发号施令,操控着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
此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被攻克,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快速攻占长江以南地区。
蒋介石痛定思痛,感到其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被歼灭的命运,国民党今后要斗争,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行了,必须联合周边几个国家建立一个联盟,共同抵抗,才能起到作用。
此外,蒋介石还有一个考虑,如果将来台湾也被攻克,他将再无安身之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他必须在中国的邻国中找一个国家,作为他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落脚点。
中国周边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都与共产党领导人关系密切,这两个国家自然不能选择。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菲律宾和韩国,菲律宾被日本侵略,在美国帮助下免于殖民地的命运,1946年菲律宾独立,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
而韩国呢,李承晚集团得到了美国扶持,李承晚也曾得到过国民政府的帮助,1919年李承晚在上海当选流亡的韩国临时政府总统。
李承晚
于是蒋介石给菲律宾和韩国致电,商讨建立联盟事宜,两国均回电欢迎蒋介石来访,在访问菲律宾回到台湾后,蒋介石于8月6日率王世杰、吴国桢等人飞抵韩国镇海机场。
因为曾受到国民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李承晚还算给蒋介石面子,他亲自带领大批官员到机场迎接,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
两天的出访很快就结束了,8月8日下午,蒋介石就要返回台湾了,在给蒋介石送行时,李承晚紧紧握住蒋介石的手说:
“‘总统’先生,我想在您离开我国之时,向您进一言,不知可否?”
蒋介石不知道建言什么内容,既然是建议,肯定对自己是有利的,就马上应道:
“李总统,您在我面前什么话都可以说。要是对我们有好处的话,我更欢迎!”
李承晚见蒋介石如此表态,觉得蒋介石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他直言不讳地对蒋介石说:
“孔祥熙、宋子文二位在贵国政府中任过要职,又是‘总统’的亲戚,他们二人利用职务之便,捞了大量不义之财,‘总统’应对他们二人严办。”
蒋介石没想到李承晚的建议居然是这件事,他羞得满脸通红,很不高兴地说:
“你说之事都是谣言,不可信。我对政府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向来厌恶,并处理了不少人,比如我过去比较信任的徐恩曾,就因走私、贪污问题,被我撤职。”
李承晚对国民政府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马上接了一句:“可他不是你的亲戚呀?”
李承晚的这句话彻底击中了蒋介石的软肋,蒋介石满脸不悦。
李承晚感到再不能往下说了,挥挥手将蒋介石送上飞机。
蒋介石访问韩国
到了台湾,他私下对随从王世杰说:
“今天李承晚对我讲的那些话,只有你我知道,回去不能对别人讲,以免损害政府的形象,影响民心士气。”
之后,蒋介石又开始发牢骚:
“有孔祥熙、宋子文这样的亲戚,还给我惹出这样的麻烦,连外国领导人都要闲话,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
其实,蒋介石说这话也是昧着良心说的,在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都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他才是幕后大老板,宋子文和孔祥熙只不过是前台的演员罢了。
那么看看这四大家族的关系,宋子文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哥哥,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和宋美龄是亲姐妹,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是蒋介石的结拜大哥,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还协助蒋介石组建了特务组织--中央调查统计局,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中统”。
当时社会流传着一句非常形象的话: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先说说“两朝国舅”宋子文,他是宋家悉心栽培的长子,宋霭龄之弟,宋美龄之兄,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教育背景显赫,归国步入政坛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宋子文
宋子文最初不大喜欢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这个人有些做法很过分,在第一次北伐时,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关系一度很紧张。
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时,宋子文最初也表示反对,后来才在大姐宋霭龄等人的斡旋下,转而同意这门婚事,宋子文和蒋介石便成了郎舅关系,宋子文应蒋介石的邀请,担任了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1928年底中央银行成立,在上海设立总行,宋子文以财政部长身份成为中央银行总裁,后来又当了中国银行董事长。
中央银行在创办时就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为特许国家银行,在国内为最高之金融机关,由国家集资经营之。”
因此,中央银行享有国民党政府赋予的发行钞票、代理国库、募集或经理国内外公债的特权,其业务方针是统一币制、统一金库、调剂金融,起着控制全国金融的中心作用。
蒋介石政府称它为“国家银行”,其实更恰当地说是四大家族的“家库”。
此外,宋子文还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中国银行的前身是清政府的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重组,南京政府成立后,将总部管理机构由北京迁到上海,由宋子文任银行董事长。
宋子文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又兼任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自然成为蒋介石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但宋子文对这个妹夫的有些做法并不认可,还经常发生矛盾。
由于军阀混战仍常年不断,有战事自然需要经费,蒋介石常常是随手写一个便条就要拿钱,宋子文对这种不可预期的军费支出不认同。
蒋介石跟宋子文要钱的时候,宋子文一定要问清楚,这个钱是做什么用,而且要办正式的领款手续,然而无休无止的军事费用,几乎掏空了财政部,宋子文几乎无力应付。
1933年,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后,宋子文辞去了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的职务,同时辞去了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院长等政府要职,但仍保留有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的头衔,只是暂时远离了民国权力的核心。
对于宋子文的辞职,蒋介石也是颇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宋子文辞职后,财政大权自然不能旁落,蒋介石让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接替宋子文,担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大舅子辞职走了,那就连襟上,反正都是一家人。
孔祥熙有着“哈哈孔”的绰号,见谁都笑呵呵的,他自然对蒋介石是言听计从。
只要蒋介石要钱他就给,而且从来不问这个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要蒋介石办理很严格的领款手续。
孔祥熙
孔祥熙继任后,为了满足蒋介石大量的军事开支,就用大印钞票的办法供应蒋介石。
再说辞职后的宋子文,暂时远离了民国权力的核心,反而刺激了宋子文从商的兴趣,他表现出了对经济建设的热心。
要推行新的经济建设计划,需要大量资金,宋子文随即筹划成立了一家具有强大实力的投资集团--中国建设银公司。
要成立投资集团,绝离不开大财团的支持,而以当时中国金融界背景而言,又绝不能没有中国银行的加盟,作为曾经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自然知道要想得到中国银行支持,自然离不开姐夫孔祥熙、妹夫蒋介石的支持。
1935年,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在汉口密谋,通过了一项对中国银行的改组计划。
从此开始,宋子文凭借着自己掌控的经济委员会、中国建设银公司、中国银行等三大工具,不断实施对民族工商业、金融业的渗透、控制及兼并活动,并以惊人的速度,营造出一个以宋氏家族为核心的官僚买办集团与托拉斯王国,而这也奠定了宋氏迅速发家的基础。
挟雄厚的金融资本,宋子文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他又在新华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中国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银行进行了投资,除了投资银行,他还经营了中国棉业公司、华南米业公司、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等垄断行业公司,则利用物资紧张、物价飞涨的时机,赚了大钱。
据当时文章记载,宋氏的经济活动,包含7个银行,12家商业公司,22个大工厂,1个运输公司,全部股款多少?怕连宋子文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财产数字。
在宋子文疯狂扩张自己商业版图的同时,孔祥熙也没有闲着。
抗日战争时期,孔祥熙家族的官僚资本开始迅速膨胀,当时孔祥熙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
身兼三要职的孔祥熙,掌握着行政、财政、金融大权,他先从金融业的垄断开始,快速聚敛了巨额财富。
孔祥熙的私人资本,本质上是商业资本,他的金融机构只是商业资本的保姆,工业资本则多是他人依附或部分投资或公私合营。
孔祥熙经营银行不像宋子文那样藏头露尾,而是直接公开。孔家经营的主要银行是山西裕华银行。
裕华银行最初在天津开业,1937年孔祥熙把裕华银行总部迁到了重庆,抗战期间山西裕华银行发展很快,并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支持。
裕华银行的经营方法是投机,是一家有名的“透支户”,利用透支来的钱去抢购黄金,大发国难财。
当时有报道文章说:“黄金市场,西帮是大主顾,他们要买,就是整砖。”“西帮要买,金价就涨;西帮要放,金价就跌”。
这个“西帮”就是指山西裕华银行。
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外汇清核办法》,外汇由政府控制后,作为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就掌握了审批外汇大权,他套取大量外汇,高价抛入黑市,以获取暴利。
当时《香港日报》就此问题尖锐指出:“孔任财长以来,操纵外汇自肥,对战费一筹莫展。”
除了金融,孔祥熙还从事军火贸易,通过囤积居奇、走私贩私,滥发货币收取佣金等手段,攫取更多的财富。
早在1933年,孔祥熙担任中央银行总裁以后,他就掌握了军火贸易大权。
战争时期,什么最赚钱,自然是军火生意。
为了更便利出面洽购军火,他专门成立了隶属于中央银行的中央信托局,专办订钩军火事宜,孔祥熙亲自兼中信局的理事长。他多次同欧美各国洽谈军火贸易,从订购军火活动中,套取巨额佣金。
抗战时期,由于后方物资紧缺,利用职权,囤积和倒卖物资成为社会风尚,于是孔祥熙就由他的妻子宋霭龄、儿女们出面大搞投机买卖。
当时,国民党政府也严查走私和囤积商品的不法行为,有一次,经济警察查获了一批棉花,经查实这批棉花有一半是孔祥熙的,另一半是四川某军阀的,真相弄清后,经济警察感到十分棘手,最后以启封了事。
孔祥熙夫妇
孔祥熙究竟为自己囊括了多少财富众说纷纭,其实谁也弄不清其确切数目。
毛泽东在1947年2月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是这样说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己经集中了价值一百万万至二百万万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按照毛泽东所说的100-200亿美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币值,要比现在的币值高出很多,是一笔巨大的财产。
孔祥熙、宋子文倒行逆施,横征暴敛,自然激起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942年发展成以学生为主的反孔倒孔的浪潮,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也日益尖锐化,在这种内攻外倒的形势下,在1944年10月以后,相继免去孔祥熙的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等重要职务。
作为“四大家族”的宋子文也好不到哪里去,宋子文的豪门财富,及其疯狂的敛财行为,一直不断被爆料,称宋子文有5000多万元的财产存在上海的外国银行,还在大通国民银行和纽约的花旗银行存款达7000万美元,被称为“世界首富”。
面对讨伐,宋子文和孔祥熙都选择了一走了之,宋子文在1949年5月去了巴黎,而孔祥熙则于1947年秋就去了美国。
蒋介石失去了大陆,在美国人看来,除了国民党官僚系统的腐败无能之外,他们还认为美国的大量援助都流进了宋子文、孔祥熙的个人腰包,变成了宋、孔家族的私人财富。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大骂:“他们都是贼,他们从我们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7.5亿美元。他们用这笔钱在圣保罗搞房地产投资,他们有的房地产就在纽约市。”
杜鲁门
美国各种报刊都不惜以大量版面,津津乐道地报道宋子文、孔祥熙家族的种种丑闻,弄得他们声名狼藉。
宋子文、孔祥熙的所作所被美国人所知,李承晚在美国多年,自然也知道这些情况,才有了对蒋介石的劝谏。
但蒋介石作为“四大家族”的总后台、执牛耳者,又怎么可能会砍掉自己的左膀右臂呢?
当时,国民党政府贪腐成风、大小官吏贪赃枉法之事不断出现,手段五花八门,携大量不义之财逃往国外的远不止孔祥熙和宋子文二人,只是其他贪官污吏造成的危害没有孔祥熙、宋子文那么大、那么严重罢了。
究其本质,蒋家王朝的政权一切着眼点不是为民,而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小团体的利益,这样的政权怎么能够长久、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