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巧吃姜,大病小病都不慌!脾胃强、阳气足,病气扫光光!

夏季如何袪湿、防风湿?

夏吃姜,胜良方。家里备姜,生病不慌。

01

用对姜,选对药

说到吃姜,你只知道吃生姜?那就错过太多了。

首先,从种类上而言,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就有生姜、沙姜、高良姜。

1.生姜

生姜有什么药效?

生姜是我们饮食烹调中的好搭档,也中医的临床常用药,被誉为“呕家圣药”,止呕作用尤好。

生姜的功效: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112个方剂中有37个用到了生姜,它在医圣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姜皮要去掉吗?

生姜性味辛温,而姜皮则性味辛凉,它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日常炒菜,如果姜皮能洗干净,那就不必费工夫削掉,一并使用就可以了;如果医生药方中指定放生姜,那就听话照做,毕竟两者药性相反。

能否用干姜代替生姜使用?

干姜就是晒干后的生姜,其辛温之性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升级为“辛热”,这也是很多人吃干姜容易上火,吃生姜就不会的原因。

此外,生姜药性散而不守,而干姜则守而不散,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很适合血虚者的调理;它和附子联合使用还可以回阳救逆,救人于危难。不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上火的情况。

干姜的功效: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其实干姜属于生姜的炮制品,生姜的炮制品还有炮姜、煨姜、姜炭,功效各有不同。所以一味生姜用得好,大病小病不用愁。

2.沙姜

同属于姜科的沙姜,也是常用的烹调用料,也有去腥提鲜增香的作用,只是它一般不药用。对比生姜,它辣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独特的香气却是生姜所没有的。这也是它被用作香料用于烹调卤肉一类菜品的原因。正因为独特的香味,沙姜也有让不思饮食的人胃口大开的“魔力”。

【性味与归经】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功能与主治】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并有辟秽作用,多用于胸腹胀痛、脘腹冷痛、霍乱吐泻、饮食不消及跌打肿痛的外敷。

3.高良姜

高良姜,可能很多老百姓了解甚少。但其实它是“十大广药”之一,以湛江徐闻一带生产为佳,是祛寒湿、温脾胃的良药。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相比生姜,高良姜也是辛热之品,多用于脾胃虚寒之症的调治。

02

会用姜,保健康

夏吃姜,胜良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吃姜正合时宜。下面推荐几种用法和药膳食疗:

1.生姜

姜枣茶

【材料】生姜3~5片,大枣(去核)3颗,枸杞10克。

【功效】温经散寒,调肝养血。

生姜紫苏茶

【材料】生姜3~5片,紫苏5克。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妊娠呕吐、鱼蟹中毒,体质寒的人使用海产品时也可以泡上一杯,驱寒解毒。

酸姜鸡蛋炒饭

【材料】酸子姜30克,小葱3根,鸡蛋1个,冷米饭150克。

【做法】把酸姜剁成姜蓉,小葱切成颗粒,鸡蛋炒熟碾碎,在热锅中放入适量油,加入所有材料,拌匀调味食用。

【功效】散寒开胃,用于夏日胃口不好,胃腹胀满食用。

2.沙姜

沙姜蒜泥白肉

【材料】生姜30克,蒜5瓣,花椒10克,五花肉200克。

【做法】把五花肉焯水煮熟,切薄片待用。把沙姜和蒜加工成泥状,在热锅中加入适量油,调小火,把花椒炒香后倒入沙姜、蒜泥中,加入酱油、白砂糖、盐、醋等拌匀,加入五花肉稍加腌制即可食用。

【功效】散寒开胃。

3.高良姜

高良姜炖猪肚

【材料】高良姜6克,党参10克,陈皮、胡椒各3克,猪肚1个。

【做法】党参切成小段,高良姜、陈皮、胡椒洗净;猪肚用盐、生粉等反复搓洗三遍,焯水待用;把所有材料放入猪肚内,并用细线扎紧入口,在炖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猪肚,隔水炖2小时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益气补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