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揭晓。
其中,中信出版集团的《中国文化之美》一书获得“2024年度中国好书·人文社科类年度好书”。
“中国好书”自2013年起已经评选了12届。2024年,全国总共出版了几十万种新书,在这海量新书之中,最终入选的仅42种图书。
可以说,每一本获奖图书都是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这也是《中国文化之美》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度好书、“京华好书”2024年度好书等奖项后的又一大荣誉。
也许一本书无法尽述中国美学的浩瀚无垠,但可以将徘徊于美学殿堂之外的读者,带入中国美学的神境与艺境,唤起社会大众对中国美学的热爱,创造深度了解探索的契机。
《中国文化之美》,从精神气质、艺术表现到日常生活,展现中国人美感世界的荦荦大端。
今天,阿信就带大家再次品读中国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知名专家学者联合打造
诠释中国文化底蕴
中国美学与其他学术门类一样,生发于这块远古的中华大地之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
“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
为了向更多人传达中国美学的独到精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精心组织、邀请文化美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联合打造《中国文化之美》一书。
各主题撰稿人均由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担纲。
朱良志、王一川、袁济喜、吴飞、田青、莫砺锋、张法、王岳川、杨琪、任万平、赵声良、高春明、周育德、方拥、杭间,15位专家学者,以丰厚的学养,勾画出中华美学的博大精深,更以深入浅出的妙笔,引领读者感受中华美学的独特韵味与不朽魅力。
从上古时期陶器、青铜器,到历代书画、服饰、建筑、文物珍品......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的古韵之美。
3大篇章,13个维度
生动讲述华夏美学
《中国文化之美》通过“美在品格”“美在艺境”“美在生活”3个立体层次的纵深阐释与有机结合,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包括博雅国学、中和礼仪、音乐正声、诗国情韵、各美其美、书法灵韵、丹青妙意、纹饰内蕴、色彩雍容、衣冠华彩、舞台芬芳、营造神功、器物巧美,寻索大美中国的精神源流和蕴含其间的中国智慧,绘就中华美学的现实镜像与未来图谱。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
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
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中华文明中,国学是最引人注目的重要组成,从国学的视野去认识与欣赏我们的审美文化,是重要的途径。
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形塑了中国美学的精神底色。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局部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这两句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华夏文明作为礼乐文明的美学意义。
中华礼乐文明参照天地自然之节律,予以适宜的修饰,而形成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中华民族的礼乐文明,正是建基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才能永远充满了活力和朝气,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一切都是活泼的。
“文章华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深刻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审美强调“尽善尽美” ,美的最高理想是美与善的结合,审美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格的塑造,在于人生境界的提升,在于人与世界和谐关系的建立。
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学特色之所在。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
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
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色彩美学体系。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书法具有大美雅正的美学理想,书法艺术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同天地万物的空间形式具有同构关系。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心手双释、自由精神的“游”的境界,一种将对立面化解为一片化机的“和”的境界。
汉 张芝 《冠军帖》宋拓本局部 草书
中国绘画是哲学精神的最大表白,是中国哲学培育成的绚丽花朵。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创造了无数名垂青史的佳作,在这些佳作背后,往往有艺术家纯净善良的灵魂。
中国的艺术,工笔也好,小写意也好,大写意也好,虽然有种种不同,但它们都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都是和谐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既能够包容,又能够独立。
“锦绣之文”曰纹,“物既成而加以文采”为饰。
中国古代纹饰生动见证着我国一万年文化史的起源与发展,凝结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智慧与底蕴,最真实地呈现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与重德守义、海纳百川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明有自己完整独立的色彩体系与应用观念,在数千年发展中,不断吸取各种文化因素,不断创新,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色彩体系。
在中国色彩美学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深层的精神结构,那就是对于宇宙天地秩序的礼敬,与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凝练了自然意境之美的中国色彩,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充满智慧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有灿烂的艺术传统,艺术创造和品鉴中凝结着中国人丰富的审美观念。
中国艺术重视境界的创造,它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气韵生动、形神结合为缔造原则,提倡落花无言、简淡素朴的美。通过艺术获得的美感体验对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之美,美在生活
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体会,也在衣食住行等具体生活中体现出来。
中国人以独特的美的眼光来“装饰”生活,以从容洒脱的情怀来安顿人心,审美化的生活中,体现出人与世界和合相处的生命智慧。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服饰之美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细腻地描绘了文明的脉络与韵味。
在服饰的流变沿革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古人的呼吸,感受到他们生命脉搏的跳动。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然而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却亘古常在,历久弥新。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中国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植于人民的土地,形成了极具地域特点、贴近人民生活的众多剧种。
千百年来,戏曲艺术的实践家们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创造了一整套的舞台原则和舞台方法,在独特的戏曲舞台上把中华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图 南宋 佚名 《歌乐图》
下图 清 沈蓉圃 《同光十三绝》
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中国建筑具有超前与早熟的设计意匠。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建筑始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构造,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更替和文化的传承,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数千年来,中国器物制造的高度发展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审美方式下产生的精雅器物,是中国独特生活方式的原型所在,它复杂地折射了土地、人、生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馈赠和流转,在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生活中传承,生命长青。
服饰、戏曲、建筑、器物无不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传统服饰华美精致;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从屹立千年的木构建筑中,可体悟“宛自天开”的工匠精神;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丰富多彩的巧美器物,是中国人生活巧思和审美趣味的呈现。
深入浅出
写给大众读者的通识读本
泱泱中华,文明何其博大。
从敦煌壁画的斑斓色彩到故宫红墙的庄严辉煌,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的传奇。
《中国文化之美》特别邀请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联手打造。
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寻索大美中国的精神源流和蕴藏其间的中国智慧。
专家作者团队——
朱良志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
张法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任万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赵声良敦煌研究院前院长、研究员
高春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研究员
方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杭间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各主题撰稿人均由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担纲。深入浅出、生动讲述中华民族美的精神与美的创造。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中国之美通识读本,书页之间,步入中华美学的殿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华智慧的深远。
就像书中代序《中国文化的美学境界》中写到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伴随着对美的追求的过程。
可以说,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中国美学的历史应该是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早期泉眼众多、溪流丛生,后来逐渐汇为一些主要潮流,经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形成了中国美学自己的特色。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中国文化从一定角度说,是一种审美型文化,而且向来特别重视人的审美体验。
中国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了解这独特的美感世界,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超越的境界中获得深层的生命安慰。
精品设计呈现
触摸中国之美的温度和肌理
中国之美,不仅在于山川之壮丽、江河之秀美,更在于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之美》汇集各艺术门类珍贵图片近200幅。
从上古时期陶器、青铜器,到历代书画、服饰、建筑、文物珍品......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的古韵之美。
内容之外,装帧细节处处精心设计。整书精装,护封采用烫金工艺。
裸脊锁线装帧。书页可180度平摊。
特种纸全彩印刷,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美学是中国文化机体的一部分,是观照五千年文明根脉的透亮明镜,也是获得深层生命安慰的缱绻之乡。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之美》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华夏美学写就的史诗,犹如千年织锦,绚烂多彩,一针一线皆蕴含着历史的深邃与东方独有的韵味。
中信出版
历年中国好书奖获奖及入围作品
-End-
2025.4.24
编辑:孙 小悠 | 审核: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