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季,研学正当时。近日,淮安市清江浦研学团的少年们再次整装出发,踏上了一段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的研学之旅。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考察现代水利工程、瞻仰伟人故居,在行走的课堂中学习革命历史,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旧址里的历史回响
斑驳的砖墙镌刻着信仰的印记,泛黄的档案述说着真理的力量。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历史见证。在讲解员深情讲述中,同学们了解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李一氓、刘瑞龙等革命先辈曾在此运筹帷幄,领导军民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工作。同学们认真观看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伟大。
运河水道上的时代交响
春水初生的运河畔,现代化的淮阴船闸像巨人般托起千吨货轮。船闸,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更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船闸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着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巨轮顺利过闸,同学们兴奋地喊道,“开闸啦!”在“运河越千年”文化展厅,大家还聆听了关于运河红色历史的故事,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怀,懂得了今天的繁荣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
读书处里的壮志余响
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一株百年腊梅吐露新芽,见证着红色精神的传承。讲解员王瑞通过情景故事《梅花傲雪香》,向同学们生动诠释“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内涵。互动课堂上,同学们观看《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后,齐声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活动的最后,全体学生高举右拳庄严宣誓,立志以周总理为榜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这场“六个一”特别活动让红色基因深植于研学团少年们的心田。
这次春日里的红色研学之旅,让革命旧址的一砖一瓦都化作生动的教材,让运河涛声成为奋进的号角,让伟人故事点亮理想的明灯。正如带队的陈老师所说:“这次研学不仅是简单的参观,更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这个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饱满的、带着温度的红色种子,这些种子必将在新时代的雨露滋润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王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