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被腹泻、腹胀、便秘反复困扰,吃再多药也只是暂时缓解。
在中医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肠胃本身,而是肝脾功能失调的信号。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李常青主任,来教大家找准方向调理,从而彻底解决问题。大家可以先点赞转发推荐。
一、腹泻反复发作
这类人大多脾虚湿盛。脾主运化,脾气不足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反而变成湿浊下注肠道。往往容易大便稀溏、疲劳、舌苔白腻。
此时单纯止泻就像堵漏不修水管,关键要健脾化湿。
参苓白术散是经典选择。方中党参、白术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佐以砂仁醒脾,既止泻又断根。
如果你长期腹泻,或每日晨起必泻,用此方加减两周后,大便成形,食欲明显改善。
二、总感觉腹胀、屁多
这类人问题常在肝气郁结。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或压力大时,肝气横逆犯胃,就会肠鸣排气、胸胁胀闷;多伴情绪波动大,排气后腹胀稍减。
此时就需要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正对证候。柴胡、香附解郁行气,陈皮、枳壳理气宽中,能让气机恢复畅通。
若你是更年期女性,腹胀如鼓且频繁嗳气,用此方配合玫瑰花代茶饮,两周后排气减少,心情也舒畅许多。
三、受便秘困扰
他们多属肠燥津亏或湿热内蕴。大肠传导需津液润滑,若体内燥热或湿浊淤堵,就会导致排便困难。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是良方,火麻仁、杏仁润燥滑肠,大黄、厚朴通腑泄热。
这累人体胖,且排便费力,舌苔黄厚,用此方加减后配合冬瓜汤,大便逐渐通畅,口苦症状也消失了。
这三个方剂看似针对不同症状,实则暗藏联系。
脾虚湿盛会影响肝的疏泄,肝气郁结又会加重脾的负担,而肠道不通更会阻碍全身气机。
中医调理讲究标本兼顾,当肝的疏泄与脾的运化恢复协调,自然一身轻松。但在具体应用时,体质辨证尤为重要:
1、气虚型腹泻——加黄芪增强补气效果;
2、气郁型腹胀——宜配合佛手疏肝;
3、热结型便秘——需根据燥热程度调整大黄用量。
这些经典方剂经过适当加减,能精准应对不同体质的需求,展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希望能帮助更多脾胃虚弱的人,轻松度过春天,迎接一个健康的夏天!但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专业中医,确保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