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上海国际车展现场,东风猛士科技展台前人头攒动。三款新车的集体亮相不仅标志着这个中国豪华电动越野品牌进入2.0时代,更以具体的技术参数和产品配置,展现了智能科技与传统越野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作为品牌智能化转型的战略车型,猛士M817的技术架构建立在天元系统之上。这套由东风与华为联合开发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通过硬件平台化将传统分散的80多个ECU控制器整合为5个域控制器,线束长度减少40%,整车OTA升级效率提升300%。在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维度,双防御体系配合AI故障预警大模型,使得云诊断故障定位准确率突破9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当车辆在无人区出现异常时,云端工程师能像远程医疗会诊般快速锁定故障点。
动力系统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人瞩目。该车搭载的三电机组合可输出600kW最大功率,轮边扭矩达到12938N·m,相当于传统燃油越野车扭矩的3倍以上。在宁德时代骁遥越野电池的支撑下,其CLTC工况续航突破800公里,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即可增加300公里续航。电池包采用装甲级下护板保护,结构强度超出国标要求60%,即便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电池加热系统仍能保证正常充放电。
智能驾驶系统的配置清单更显技术雄心。首搭的乾崑智驾ADS 4(参数丨图片)系统配备华为自研的192线激光雷达和4D成像毫米波雷达,配合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4.0,能实现全时速(0-120km/h)、全方向(正向/侧向/后向)、全目标(车辆/行人/异形障碍物)、全天候(雨雾/黑夜/强光)的安全防护。其泊车代驾VPD功能支持10层地下停车场记忆泊车,当用户在地面下车后,车辆可自主完成地下车位寻找与泊入操作。
这些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场景时,形成了独特的"5+2+2"使用模式。工作日五天,用户可利用L3级自动驾驶实现城市通勤;周末两天,全地形模式配合后轮线控转向系统,可轻松应对非铺装路面;每年两个长假,MATS全地形系统和326mm的最大离地间隙,让长途穿越无人区成为可能。这种多场景覆盖能力,使得该车既能满足CBD精英的日常通勤需求,又能承载越野爱好者的探险渴望。
转向高端定制领域,猛士917系列的两款加长版车型展示了另一种技术哲学。基于猛士越野生态高定平台,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和蛟龙战甲加长版在保持硬核越野性能的基础上,将定制化推向新高度。前者采用罗伦士独家光谱配方车漆,通过多层纳米涂层技术实现光影流转的视觉效果;后者在内饰选材上使用意大利Pasubio半苯胺真皮,这种每平方英寸含10万个微气孔的顶级皮料,经过35年经验匠人70小时手工处理,最终呈现出0.5mm误差控制的完美贴合度。
在空间布局上,两款加长版车型各有侧重。罗伦士M900采用"2+2"行政布局,二排膝部空间达到245mm,配合零重力航空座椅的8向电动调节,形成媲美私人飞机的乘坐体验。蛟龙战甲加长版则保留四座布局,通过可旋转45度的商务座椅和隐藏式升降隔断,将后排变为移动会议室。两者均配备14.6寸高清曲面屏和星闪数字钥匙系统,后者采用华为最新短距通信技术,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抗干扰能力较传统蓝牙提升7倍。
动力系统的延续性体现了技术迭代的务实思考。两款加长车型继续沿用三电机+增程器的混动架构,在保持极致越野性能的同时,将综合续航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其搭载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可根据地形自动切换纯电、增程、混动三种模式,在沙漠工况下优先保证电机输出,而在高速巡航时自动启用增程器维持电池电量。这种智能化的动力分配策略,使得车辆既能保持电动越野的瞬时爆发力,又避免了传统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制造工艺的革新同样值得关注。蛟龙战甲加长版的碳纤维引擎盖采用军用级树脂传递模塑工艺成型,较传统钢板减重60%的同时,抗冲击强度提升3倍。罗伦士M900的车顶射灯组集成激光照明技术,照射距离达到800米,且能根据车速自动调节照明范围和亮度。在看不见的底盘部位,5级可调空气悬架系统配备双腔空气弹簧,可在3秒内完成130mm的高度调节,兼顾公路操控性与越野通过性。
市场层面的数据印证了技术路线的成功。自预售开启以来,128.8万元起的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已收到超过200份意向订单,其中60%来自企业主群体。而猛士M817虽然尚未公布售价,但展台登记试驾的用户中,有38%目前驾驶的是百万级进口越野车。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品牌在高端电动越野市场已具备与传统豪华品牌同场竞技的实力。
交付环节的技术创新同样具有行业启发性。在尤峥向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交付M900星际战车的仪式上,东风猛士首次应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车辆所有权转移。每辆定制车型的配置参数、生产流程、质检报告等信息均写入联盟链,车主通过数字钥匙即可随时查验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这种透明化交付体系,不仅提升了高端用户的信任度,也为后续二手车流通建立了可靠的价值评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