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普京在四月早些时候会见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时称,俄或放弃全部占领乌东四州目标,就地停战。

美方则提议可承认俄罗斯对里米亚的主权,并至少默认俄方对其当前控制的四个地区部分领土的实际控制。




简单一点说,俄方的主张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由于乌军控制的领土属于乌克兰,由俄军控制的领土属于俄罗斯。

作为交换,美国随后提出可能的和平方案,包括华盛顿承认“俄控”区和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




而普京放弃对部分乌克兰领土的主权要求,实际上想“就地停火”,避免了很多麻烦事,美俄谈判中用不着为领土问题反复讨价还价。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提了一个前提条件,一旦将乌军从库尔斯克地区完全赶走,就可以结束战斗。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普京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却否认了《金融时报》的报道,他强调,有关美俄会谈“只相信第一手消息来源”。

换言之,任何消息人士、知情人士的话都“不靠谱”。


佩斯科夫否认《金融时报》爆料


据报道,妥协可能主要针对目前仍在乌克兰控制下的部分地区。而作为交换,美国方面则可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所有权,以及对目前已实际控制的四个地区部分区域的控制权。

普京不可能放弃已经实际控制的地区,尤其是克里米亚——那早已被俄罗斯视为"不可谈判"的核心利益。

没有解决根本矛盾的和平协议往往只是暂时的。

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例子——表面的和平掩盖不了深层次的冲突。一旦时机成熟或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冲突可能再次爆发。

乌方对此反应相当强硬!泽连斯基多次重申,乌克兰永远不会承认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



他表态称这超出了乌克兰宪法规定,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好谈的"。那位乌克兰领导人的处境着实不易,一方面面临战场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对内向民众交代。

还有更炸裂的消息,特朗普希望俄乌能在4月30日这一天达成停火协议,这样他就能自豪地宣布,他在总统任期的前100天完成了和平使命。

因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英媒的爆料其实是替华盛顿当传话筒,希望普京能满足特朗普的愿望,好让他在全球面前风光一回。



有趣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表态称,美国已向俄乌双方提出"非常明确的提案"。

他还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到了要么俄乌双方同意,要么美国退出斡旋的时候了"——这话听着像威胁啊!

英媒的这则"爆料"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历史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果妥协能为俄罗斯带来更大的战略收益,普京完全有可能这样做。但这种妥协必然是有限度的,绝不会放弃核心利益。

美国的角色同样值得关注,特朗普希望尽快结束冲突,但其动机可能更多是为了自身政治利益和经济考量,而非真正关心乌克兰人民的命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