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护航创新驱动发展
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2025/4/22
为保护创新,护航发展,4月22日上午,葫芦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葫芦岛中院副院长康广欣出席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2022-2025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据介绍,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严格保护理念,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68件,一审审限内结案率达100%,上诉率9%,调解率55%,撤诉率34%,平均审理时长50天。受理案件类型主要为侵害商标权纠纷、侵害著作权纠纷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三类案件。
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
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格局
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葫芦岛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通过座谈、案件沟通、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等有效举措,明确执法理念、统一执法尺度,共同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共同研究和处理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践行严格保护司法理念。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惩戒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尤其对涉及食品、药品、母婴用品、种子、化肥、五金等领域中,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生命健康、农业生产和公共安全相关的犯罪,依法从重打击,切实保护民生安全。
积极探索司法保护新模式。发挥知识产权审判的司法延伸功能,通过诉前服务、案后回访等举措,增强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建立重点创新企业联系点制度,通过企业走访、座谈等方式,帮助企业勇于创新、依法维权。畅通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警示、教育渠道,采取以案释法等有效措施,引导其守法经营,避免落入知识产权侵权陷阱。探索实施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积极推行商标权侵权案件要素式审判模式,实现知识产权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结合地区特色
打造葫芦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亮点
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正本清源助创新。为积极应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著作权保护新问题,准确把握新科技环境下著作权司法保护标准,葫芦岛两级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五百余件,依法规制了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有利于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依法审结涉“景德镇”“箭牌”“潜水艇”“郎酒”“欧普照明”“联塑”等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近三百件,严厉打击“傍名牌”“搭便车”“知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知名品牌市场价值。
强化全流程调解,息讼止争降成本。葫芦岛法院秉持“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新时代公正司法理念,夯实多元解纷平台,努力促成当事人和解撤诉,高效快速化解纠纷。一是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批量化、专业化的特点,积极开展诉讼调解。在诉前、诉中各环节做足调解工作,鼓励原、被告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实现共赢。在2024年审结的知产案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占比54.85%,以撤诉方式结案占比34.6%,调撤率89.45%。二是汇聚多方调解力量,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与辖区知识产权局协商构建知识产权联动解纷新模式,与兴城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2024年,兴城法院依托联动机制向兴城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出3件商标权纠纷案件。
精准赋能泳装产业,协调联动齐发力。泳装行业是葫芦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兴城市更是全球知名的泳装生产、加工地区。为更好服务泳装产业,葫芦岛法院深化“院企互访”和府院联动机制,定期走访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为产业健康发展开好“法律处方”,着力构建司法保护、行政支持、企业参与、社会协作的大保护工作格局。知产审判团队不定期深入泳装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管理者、设计师沟通交流,针对著作权的保护、商标权侵权认定和证据固定等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法官们结合审判实践给出详细法律建议。
发布会最后,记者就防止知识产权权利滥用和恶意诉讼的举措、群众识别身边潜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应对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提问。
会后,葫芦岛中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渔业局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联合保护 助力农渔业、泳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共同构建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府院联动协同保护新格局,全力助推葫芦岛市农渔业、泳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负责同志、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辽宁日报、辽宁法治报、葫芦岛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应邀出席发布会。
来源: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制作丨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