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期,白宫网站发布清单,宣称中国面临高达245%的关税。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美方将关税武器化,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这一事件背景下,特朗普近期态度转变备受关注。
美国所宣称的245%关税,是多轮加税措施层层叠加的结果。自特朗普第二任期推动对华关税战以来,多阶段加税使得这一数字看似惊人。但拆解来看,这不过是数字层面的堆砌,是虚张声势之举。其目的在于凭借高关税数字威慑中国,试图在贸易博弈中抢占心理优势,迫使中国在经贸谈判中按照美国意愿妥协让步。
4月16-17日期间,特朗普态度发生显著转变。他公开宣布,若中美谈判顺利,当前对华145%的部分关税将“很可能大幅下调”。特朗普还表示,自己与中国“相处不错”,在贸易问题上不会对中国强硬。此前特朗普一味强调高关税施压,如今这般表态,政策方向的急剧转变令人意外,充分体现其政策的反复无常,将经贸政策当作随意摆弄的政治工具。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态度突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内压力因素。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市、债市、汇市陷入“三杀”困境。美股短短三个交易日内,跌幅超过13%,美元汇率大幅缩水。此前特朗普将关税矛头转向中国后,股市虽短暂稳定,但最近一周再度暴跌。美国财政部门未曾料到,仅针对中国采取行动,市场便如此恐慌。国内供应链方面,囤积的中国制造商品和原料库存有限,预计最多维持一个多月,一旦耗尽,美国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严重问题,这无疑让特朗普政府如坐针毡。
在国际上,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也遭遇诸多反制。众多国家不愿跟随美国无端挑起贸易争端,纷纷采取反制措施捍卫自身经贸利益。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导致其出口受阻,国际市场份额被挤压。例如在农产品领域,美国农产品因关税问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量锐减。美国逐渐意识到,一味通过关税手段施压,不仅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使自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愈发孤立,这促使特朗普试图放缓“关税战”节奏。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强劲的消费潜力。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遍布全球。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多元的贸易合作,使其在面对美国关税威胁时,有着充足的底气和应对空间。
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反复,本质上是一种谈判策略。他试图先以低姿态抛出关税减让的诱饵,吸引中国进入谈判桌,然后在谈判过程中提出更多不合理要求,谋取更大利益。但这种做法已被多次识破,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度不断降低。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朝令夕改,严重损害自身信誉,使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态度转变后,中美关系走向成为焦点。美国应清醒认识到,中国不会因美国的威胁或一时的示好而轻易妥协。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对话谈判。未来,若美国真心寻求解决经贸分歧,必须摒弃极限施压和讹诈手段,以务实态度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沟通。中方将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在维护自身发展权益的同时,也愿意与美国共同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注入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