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欧盟终于不再温言劝导,而是掀桌开罚。4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认定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与Meta(元宇宙平台公司)违反《数字市场法案》(DMA),对两家公司分别开出5亿欧元与2亿欧元的巨额罚单。这是DMA生效以来首次实质性执法,亦是欧盟与美式科技霸权正面碰撞的一个标志性瞬间。打破垄断、惩戒不公、保护消费者,欧盟这一次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决心与执行力度,而这背后的地缘博弈意味,也远比单纯的监管执法复杂得多。



此次被处罚的苹果,罪状明确:在其App Store内限制应用开发者引导用户前往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此维持其对支付路径的绝对垄断,借此抽成高达30%的“苹果税”。欧盟委员会明确指出,这种行为严重限制用户获取更便宜、更灵活服务的权利,损害了市场公平,也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苹果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来证明这种限制是“必要的”,因此被认定为违法,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Meta的问题则聚焦在隐私与强制选择。自2023年起,Meta在欧盟区推出“同意或付费”政策,用户若不愿授权使用其个人数据接收精准广告,便需支付高额月费以获取无广告体验。乍看之下是“尊重选择”,实则是在用付费机制逼迫用户就范。欧盟明确裁定这一行为违反了数据保护与消费者选择权,判定其“不符合法律要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并未给出太多缓冲时间,而是明确警告:若两家公司在60天内未落实整改,将面临“进一步处罚”。这不仅是口头威胁,更可能意味着新一轮制裁、甚至产品禁售的可能性。这种毫不留情的监管姿态,是对以往“温吞执法”的一次彻底否定,也标志着欧盟正在从“数字规则的制定者”转型为“科技巨头的对手”。



欧盟此次出手,不仅仅是法律维权,更是战略反击。多年来,苹果、Meta、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公司长期在欧洲市场横行无忌,不仅通过技术封闭、数据垄断和市场操纵手段攫取巨额利润,更不断突破欧洲社会对隐私与公平的底线。这些企业既不纳税如常,又不接受本地监管约束,在欧盟内部积累了巨大的政治反弹。如今的DMA,正是这一长期结构性不满的制度化回应。

而华盛顿的反应,也如预期那般暴跳如雷。美国政府第一时间跳出指责欧盟是在“经济敲诈”,称其“打压美国企业”,并扬言将评估一切报复措施。这套“美式双标”早已不新鲜:自己对TikTok动辄立法封禁,对中国科技公司无理制裁,却容不得欧盟依据本地法律治理美资巨头的市场行为。本质上,美国根本不是为苹果和Meta担忧,而是担心欧盟一旦形成监管范式,将撬动美式数字霸权的全球根基。

这场数字监管风暴,不仅涉及企业合规问题,更是未来数字秩序主导权之争。美国依赖其科技企业塑造数字秩序,借此输出价值观、掌控数据资源。而欧盟虽然技术积弱,却试图凭借制度优势制定规则,夺回数字主权。苹果和Meta不过是棋盘上的两枚代表性棋子,背后是整个跨大西洋之间在数据主权、平台监管与商业伦理上的系统性较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博弈或将带来连锁反应。一方面,更多美国科技公司可能成为欧盟执法的下一个靶标;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可能效仿欧盟监管做法,对跨国平台加大执法力度。这对“平台为王”的互联网格局将构成深远冲击,也将迫使科技巨头从“游走于灰色地带”转向“回归法律轨道”。

从制度层面讲,DMA的真正意义不只是惩罚苹果、Meta,更是通过“首战示范”警告所有科技巨头:旧时代的野蛮生长结束了,数字市场的“新秩序”已然到来。在这个秩序里,用户数据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资源,开发者不再被平台碾压,市场将迎来真正的规则竞争。

当然,未来斗争仍将激烈。美企势必试图通过游说、法律诉讼、技术绕规等手段反扑,而欧盟能否坚持立场、维持执行力,将决定这场监管革命是否真正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这一次开了一个头,并不是装装样子。苹果、Meta已成前车之鉴,而更多巨头,正排队上钩。数字时代的“新十字军东征”正在展开,欧洲的法律长矛,已瞄准了科技霸权的咽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