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的倒计时正在滴答作响,凯达格兰大道上或将响起震耳欲聋的怒吼。在台岛政局风雨欲来的当口,国民党与民众党罕见携手,直指赖清德。


这位曾凭“清流”形象登上权力巅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今却站在罢免风暴的风口浪尖,身后是一个个倒戈的老战友,前方是一个个愈发愤怒的反对者。

2025年4月26日,这一天或将成为岛内政治史上被浓墨重彩记下的节点。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发出号召,动员蓝营全力上街,抗议赖清德政权的“绿色恐怖”。与此台湾民众党新任党首黄国昌也带领支持者加入战局,蓝白两军合流,目标直指赖清德。

而就在抗议前短短72小时内,政坛风暴层层堆叠。台当局以“组织犯罪”名义向朱立伦发出传票,不是因为非法集会,而是将政治抗议直接定性为黑帮行为。这一举动,不亚于在已经动荡的局势上再添一把烈火,也彻底激怒了在野阵营与部分中间选民。

“组织犯罪”?一个百年政党的主席,被当作黑帮老大来处理?这不仅是政治对立的极致化,更是对岛内民主体制的一次重击。


传票上的墨迹还未干,赵少康紧接着在公开场合爆料:已有8位民进党重量级成员退党,其中不乏施明德、张俊宏、沈富雄这样曾经为民进党打拼数十年的老将。这背后,是党内对赖清德路线的深深不满与恐惧。

赖清德的高压统治,为何连自己人也扛不住了?答案或许藏在他上任以来的种种“雷霆手段”中。他铁腕出击,在岛内民意机构中一手操控议程,试图重建民进党的“双多数”,将任何异议消灭在摇篮中。

柯文哲被判刑8个月入狱,正是这场政治清洗的高光时刻。而这场清洗,不仅没有削弱反对派,反而让在野各派生出“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民众党的年轻支持者增长迅猛,尤其在柯文哲“坐牢事件”后。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归结为“反抗的青春”——越是高压,越激起年轻一代的反叛心理。年轻人不再被民进党过去“民主斗士”的形象所吸引,而是转向对抗打压、诉求自由的民众党。


朱立伦与黄国昌的“在野会谈”于4月22日秘密举行。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握手。曾经因选战互相指责的政党,如今为了共同的敌人放下成见。会谈后,双方迅速行动,联手筹划4月26日的凯道大游行。这场游行被定义为“反赖清德专政”的全民抗议,预期将吸引数十万人上街。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的基本盘维持在400万人以上,加上民众党年轻选民的动员能力,蓝白联手的力量不容小觑。更关键的是,这场抗议不再是传统的街头政治秀,而是一次制度性危机的集中爆发。

赖清德的应对手法却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他没有选择政治协商或舆论引导,反而通过司法系统对朱立伦进行刑事指控,意图将整场行动定性为“黑帮行为”。这一选择不仅未能震慑反对力量,反而在岛内掀起极大争议。

“如果连政治抗议都能算作黑帮,那民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不少岛内民众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质疑。民进党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赵少康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岛内媒体圈早有耳闻的“倒赖潮”的显性化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被点名退党的8人中,有3人曾担任过民进党核心职务。他们的退党,不仅是对赖清德的个人信任危机,更是对整个民进党路线的否定。民进党昔日的民主价值观,正在赖清德手中变形走样。

而这场政治风暴的核心,其实是一场关于权力与制度底线的较量。赖清德试图通过“打压异己”来稳固政权,却忽视了社会对自由与公平的强烈期待。国民党与民众党虽然在选举时未能结盟,但如今却因共同的“生存危机”走到一起。

蓝白合作,不是理想主义的联盟,而是现实主义的自救。柯文哲的遭遇提醒了所有非绿阵营:若不联合对抗,终将各个击破。朱立伦的抗争,不只是为了国民党,更是为了岛内那一线尚存的反对力量。

与此北京方面始终密切关注着台岛的局势演变。赖清德的“台独”本质早已昭然若揭,而他在岛内制造政治高压、排斥异己的行为,更加证实了其政治路线的危险性。对于中国大陆而言,赖清德的存在不仅是台海和平的障碍,更是岛内民主倒退的象征。


中国坚定不移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支持统一大业。赖清德若继续悖逆历史潮流,逆民意而行,终将被历史与现实双重清算。反观当前蓝白阵营的联合抗议,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信号:岛内民众并非铁板一块,不少人仍在为和平与理性发声。

现在距离凯道抗议只剩不到三天。岛内政坛如同一锅即将沸腾的水,任何火星都可能引爆全局。赖清德是否会继续高压路线?台当局是否会出动警力压制游行?蓝白是否真能形成长期联盟?答案都将在4月26日这一刻揭晓。

这是一场关于岛内命运的对决,一场制度与专权的搏杀,更是一场民意与权力的正面冲突。最后72小时,政局瞬息万变,历史的笔正在空中悬停,等待落下那决定性的一笔。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