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把牲畜看好,导致他人草场受损。草场主人也存在管理漏洞,不然马匹进去那么久才发现。”近日,在青河县塔克什肯镇萨尔布拉克村,一场因牲畜闯入他人草场引发的纠纷,在司法所所长哈尔肯·热阿合曼的调解下,4000元草料损失各承担一半,双方握手言和。这一场景,正是塔克什肯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作为、推动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群众民主权益保障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青河县塔克什肯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出击,积极调动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源,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致力于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让社会环境安定和谐有序。
草根调解员 打开百姓心结的“金钥匙”
在塔克什肯镇蒙其克村,村民之间发生争执时,常常会找阿尔根别克·努尔兰别克来评理。
阿尔根别克不仅是村委会主任,还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兼调解员,他基层经验丰富,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面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他总能根据实际情况归纳难点,现场解决问题,最大化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蒙其克村脱贫搬迁户阿某因对安居房补贴数额不满而心有怨言,阿尔根别克从阿某以前的生活讲到搬迁后的改变,从孩子上学讲到一家人享受到的各项惠民政策,最终,阿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村民都很朴实,就图个说法、讲个公平。”阿尔根别克说。今年以来,他参与解决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和各类经济纠纷30余件,全部达成和解。
在塔克什肯镇,像阿尔根别克这样的村级调解员共有30名,在他们的努力下,该镇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我们将每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德高望重的‘四老’人员设为‘草根调解员’,遇有难以调解的矛盾时,就请他们出面协调。”哈尔肯说。“草根调解员”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他们情况熟、威望高、经验足、办法多,善于利用“穿针引线”的方式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用“民调”的办法补齐了“官调”的短板。
调解委员会 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村里的问题村里人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专业团队解决。”哈尔肯介绍说,调解委员会成员除了派出所民(辅)警外,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司法所干警、律师等,大家合力守护辖区和谐。
“你这水浇的我家厨房都塌了,你得赔6000元,不然我上法院告你!”“哎呀!这也不能全赖我,这水沟一直就开在你家房后……”2024年9月初的一天,阿克喀仁村的胡某因代某浇水不当,溢出的水将自家房子淹了,造成部分墙体塌陷,为此与代某争吵不休。
哈尔肯得知后,及时和村支书前来劝解,讲乡风乡情、说互谅互让,最终代某同意赔偿2000元,并将胡某倒塌的房屋进行及时修理,胡某同意不再追究。
千金买屋易、万金买邻难。哈尔肯说:“邻里矛盾看似小,实则关系社会和谐,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邻里矛盾化解的根本不是赔偿损失,而是一个长远的更好相处模式。”
为了减少矛盾发生,调解委员会组织村干部和村级法律顾问结对入户排查,坚持“日研判月例会”制度,做到“当天事当天了”。同时,组织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对当月发生的纠纷、累积未调解成功的纠纷、潜在纠纷及可能引起激化、涉法涉讼的纠纷进行排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及时制定预案,做到“一案一策”。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调解委员会干部还化身村民“贴心人”,经常和包户干部、村干部走村入户,坚持“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为邻里和睦提供良方善策,用耐心、细心、爱心赢得村民的理解和信任,让“陌邻”变“睦邻”。
结对传帮带 打造高素质人民调解员
“说话要接地气,不要偏向谁,做好中间人,阐明利害关系,尽量让双方都满意,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青河县塔克什肯镇司法所新进调解员詹文灏在哈尔肯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调解员。
“劳动纠纷发生频率较高,我们要提前预防,为农牧民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搞清楚劳动合同内容;针对草场纠纷,手续是一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也要考虑进去;还有就是土地纠纷,农民在合同期内不能随意调价……”久而久之,詹文灏处理矛盾纠纷得心应手。
为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塔克什肯镇调解委员会还邀请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法律专业人员,为工作人员讲解人民调解知识,不断提高调解能力。
“目前,塔克什肯镇调解委员会有30人,其中专职调解员8名、兼职调解员22名。”哈尔肯介绍说,“每个村都配有一名法律顾问,让他们和村级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结对,通过老带青、专业非专业结对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胡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