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现实中常常被赋予“无限责任”。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然而,一些严重超出基层权限和能力范围的问题,也让基层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由基层来解决的问题,能允许基层“做不成”“办不了”吗?这期基层圆桌会,我们就一起聊聊【基层工作,能允许“做不成”吗?】这个话题。


基层成了“万能工具”

现如今,“万能基层”的“无限责任”困扰不少基层干部。有的部门将任务简单下压,要求乡镇街道“属地兜底”,却不同步下放资源或权限;有的问题涉及跨区域、跨层级协调,基层既无专业能力,也无调度权力,事情难以有效推进,一旦没有达到要求的效果,基层干部可能面临权责不匹配的“甩锅式问责”。

吴志华:晴天防火防汛,雨天填表迎检,夜里开会加班,梦里追责问责。这戏谑之言,折射出当前基层工作面临“极限施压”的现实挑战。所谓“极限施压”,即上级部门以“压实工作责任”为名,将任务、时限、责任不加节制地向下摊派,让基层陷入“时间不够用、台账做不完、问责躲不掉”的运转困境。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也影响着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

随一:只强调属地责任,却不提属事责任。

闹市隐居人:现在考核基层时,“满意度”排第一,为了推高满意度只能坚持无限服务,自然就有各种不允许。无限服务固然好,但是依法依规也很重要。

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遇到需要职能部门确认或帮助的事,只能先汇报,兜兜转转,既不能催上面,还要和群众耐心解释。

井口之蛙: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打着“工作进基层”的旗号,把很多基层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任务转嫁到基层。

文惠耶:群众工作是具体的,每家每户都有不一样的情况,只靠一套工作方法,总会遇到“做不成”的情况,这不是找借口。

滚线团的猫:应当由上级部门完成的绩效考核工作,经常原封不动下放到基层单位。上级单位多个部门布置工作,基层只有一个部门承接,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向上级单位反映,上级单位说我们思想觉悟不高。

清澈的爱:最让基层无奈的就是投诉热线了,不管合不合理都让基层给解决,还要让反映人满意。已经快成了一些人的许愿池了,但许多事又不在基层职责范围内。

Mi ManChi:领导开会,要求上报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线索。上报后,领导说,你们单位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妥善解决啊。

生僻字:基层承接了相当多的试点工作。既然是试点,就要允许不成功。然而有的试点工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然就考核督查。鞋子合不合脚,应该由穿鞋的人说了算,给予基层更多的话语权,让基层能说不,敢说不。


基层为何不敢说“做不成”?

将严重超出基层能力和权限的问题,一味压给基层,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更可能助长敷衍应付的形式主义。然而,在层层加码的工作压力下,基层干部往往不敢说“不”,只能硬着头皮接工作,最后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基层工作不允许“做不成”的背后,基层干部担心的是什么?

天天向夏:工作允许完不成,但是考核不允许不达标。

唧唧复唧唧:一直允许做不成,但承担不起做不成的后果。

连楼:虽然有做不成的权利,但是考核的时候,又要把这件事拿出来作为考核标准。

陈小诺:在城市管理平台上,一些事关市容的整改件,完全该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却让社区处理,社区处理不了的,还不让上报给上级部门,因为考核指标会不好,最终只能社区工作者“巧干”来解决。

不嘻嘻:同一项工作,县里召开会议,布置给了县直单位和乡镇,但是县直单位自己又不干,想要结果,只能向乡镇要材料。乡镇在自己干的同时,还要再搞一份甚至多份材料,交给县直单位。不交就是不配合工作,甚至扣上不落实工作会议精神的帽子,这种情况下如何说不?

宁静致远:以前也向上反映过那些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职能部门不当回事,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理由。要对那些制造问题,激化矛盾的职能部门追责,而不是让责权最小的村居兜底责任。

谷底向上:让基层勇于反映“做不成”、坦承“办不了”,这对基层来说难度较大。绝大多数人都不敢直接拒绝领导的不合理安排和指示。

韦钰:实际工作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基层没有办法去做的工作,由于多方管理,信息不对称,上级之间没充分协调沟通,权责不明晰,任务到基层后容易混乱。但是基层往往不敢要求上级权责明晰。

Kyle:工作到底有没有完成,他们只会看数据和考核结果,但数据和考核结果却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工作做得到底好不好。

XF:但凡涉及到工作任务,都是责任,总需要有人负责,允许做不成的前提是不追究责任,但可能吗?今天上级不追究,不代表明天不追究,上级政策一变,领导一换,回过头来想追究,基层还是避免不掉的,基层能不能减负,归根结底还是得上级愿意担当,敢担当才行。


基层治理,要明确哪些事“不能办”“不该办”

基层单位不能“包治百病”,要明确哪些事“不能办”“不该办”。当然,允许基层说“办不了”,绝不意味着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而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推动问题“向上突破”。如何解决“万能基层”背后的权责错位问题,如何通过机制优化明确权责边界,网友纷纷建言献策。

星职员:一线是执行层,要告知具体计划,按步骤实施。

Aries~善缘:哪些需要基层必须百分百完成,哪些需要基层配合,哪些不能要求基层完成,必须分好类,让基层干部有的放矢,不能让干部为了办成事而大搞形式主义。

懿:不能简单粗暴把一切“做不成、办不了”的情况定性为基层干部不作为,基层干部不是万能的,希望能给他们说“不”的底气。

草莓:允许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沟通,而不是一味下达任务。职能单位要俯下身子进基层体验体验。

这也:不切实际的任务允许“办不了”,脱离现实的任务允许“做不成”,要脚踏实地,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自然:上级逼着基层做办不了、做不成的事,是官僚主义。基层纸面落实、材料落实,是形式主义。要解决用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的问题,让基层敢说“做不成”,上级要把不合理的任务收回去,把基层负担减下来。

西安王帅:树牢求真务实作风很关键。上级交办任务,能办成、能办好,自然皆大欢喜。但根据实际、审慎表态“做不成”,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上级、对工作、对群众的负责。宁愿多听到基层谨小慎微、认真负责地回复“做不成”,也不要应付差事、信口开河的表态“一定行”。

谢震邦:基层工作“做不成”是相对而言的,“做不成”的原因可能是人力、物力、财力短期不足、群众思想观念移风易俗需要一定时间,需正视工作发展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诚然,基层也需要端正态度,给出可信服的真实理由,摆出郑重其事的负责态度,拿出努力落实的实干本领,把短期“做不成”的“拦路虎”一点点克服。此外,上级需要积极协调工作,帮助基层加快解决困难,保质保量,提质增速。

浮沉如梦:要给基层说不的渠道,还要给基层工作人员说不的勇气。要详细列清楚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什么办不了,打通向上反映的渠道。

畅哥一流: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和界定基层的权责边界。制定详细的权责清单,哪些是基层应该承担的责任,哪些是上级部门的职责,都要清晰明确。这样一来,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承担过多不合理的任务。在下达任务时,要确保资源和权限的同步下放。

幸运:基层作为治理的一线环节,任务重难度大。必须要明确职责分工,畅通双向渠道,这样才能把基层减负做到实处。

江其鹏: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充分的容错机制,在文字上少点绣花功夫,在完成时间上也要避免“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敢为、有为、善为。

谈谈说

当前,基层工作陷入了一种“万能”误区。不论环保督察、安全生产,还是招商引资、文明创建,但凡上级交办的任务,基层必须要确保完成、坚决落实。某地每个乡镇所需承担的各类事项多达1100项,使基层不堪重负。

“属地管理”本是强化基层治理责任的有效手段,但在执行中,一些上级部门将本应自身承担的职责以“属地原则”层层下压,使乡镇、街道甚至村居成了“兜底单位”。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客观规律。基层资源有限、权限有限,“包治百病”的治理逻辑并不可取,反而可能催生数据注水、突击迎检、应付落实等形式主义乱象。

“万能基层”的治理模式之所以难以打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干部普遍存在“怕问责”心理。即便明知某些任务不切实际,也不敢说“做不到”,因为一旦承认“做不成”,就可能被贴上懒政怠政的标签,甚至面临通报批评、绩效扣分、晋升受限等后果,被迫陷入“事前不敢说不,事后被迫造假”的怪圈。对于基层工作,既要强调担当作为,也要为基层创造更宽松的容错空间。允许做不成、承认基层的有限性,也是一种实事求是。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但绝非“万能兜底者”。要通过科学的权责划分,让该管的事管住,不该管的事放手。只有打破“无限责任”,才能让基层干部从应付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除了明确权责边界,还需要改革考核机制,让基层在面对不切实际的任务时,敢于反映困难。在明确底线红线的基础上,让基层有勇气直面问题,有空间探索创新,有底气量力而行。如此,才能使基层治理回归科学、可持续的轨道。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秦黛新 徐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