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

后侧未侦察,通常不内攻

【一句话作战智慧原文】

灭火策略的制定、战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第一到场指挥员的初始风险评估和情况汇报。除非有生命急需救援(如有可见的被困人员),否则,在未完成火场后侧侦察或未收到后侧侦察情况的报告前,不应内攻灭火。

【专业解读】

抵达火场时,着火建筑前侧和后侧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单凭前侧的侦察就确定灭火策略,这种局限性可能使指挥员对火场做出误判,从而使内攻消防员陷入危险的境地。2008年5月9日,荷兰德伦特省蒂纳尔洛市德庞特村船库火灾扑救中,3名内攻消防员殉职,调查报告[2.5]对风力驱动火灾的烟火特性、着火建筑环绕侦察、防御攻击策略等方面的教训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1)未完成环绕侦察可能做出误判

消防队到场时,可以明显地看到被困人员或确定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时,“救人第一”是消防员的职责所在,抢救生命具有最高优先级,必须第一时间安排救援力量。但如果暂时不能确定是否有人员被困,甚至根本没有人员被困,指挥员在对火场完成环绕侦察(即 360° 全面评估)之前,切不可盲目开展内攻。从高效灭火的角度讲,确定着火部位需要通过环绕侦察,观察不同开口的烟气及火焰情况。例如,很多火场着火建筑前侧只有淡淡的轻烟,而后侧则出现湍流的浓烟,可据此判断火源位于建筑后侧。从后侧可直接快速扑灭火势的火场,如果从前侧攻击则舍近求远。从高效救人的角度讲,很多时间被困人员被困在除建筑前侧以外的其他面,最常见的如阳台、窗口及空调外机上,倘若未开展环绕侦察,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些被困人员。从火灾动力学角度讲,若未完成环绕侦察,指挥员就无法完整构建火场全貌,难以准确预判火场内潜在的气流流动路径,盲目地进行破拆排烟操作往往会加剧火势蔓延,尤其是在可能发生烟囱效应的多层建筑火场中。从灭火资源角度讲,未完成环绕侦察,指挥员对火场是否具备足够的灭火资源(人、车、装备),就无法有较清晰的认识,就不知道如何将已到场的灭火资源投入火场的重点方面,更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请求调派增援力量。

(2)有保温材料的屋顶的特殊危险性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常规的烟火特性为“游走火(travelling fire)”,但装有保温材料的屋顶在火灾中则具有独特之处。2008年荷兰德庞特船库火灾中,首战力量到场时,船库后侧的聚氨酯夹层(9cm厚)屋顶已被火势严重“熏蒸”,屋顶下方的天花板已被一层烟雾覆盖,当烟层被点燃时,火势突然蔓延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在短短几分钟内,屋顶的聚氨酯掉落在船库中的篷车、聚酯纤维船上,进一步加强燃烧。参战的消防员均接受过 CFBT(室内烟火特性训练),对 “烟雾是燃料” 的原理了然于胸,然而,该火场存在多个特殊因素,致使消防员未能准确判断烟雾所反映的烟火特性:

l 船库内的照明灯装在梁下,难以看到梁上方积聚的烟层

l 船库前侧升起的折叠门(8m×5m)遮挡消防员视线(图2.5)

l 风从船库前侧吹入,将烟层吹向着火建筑的后侧,前侧看似没有烟

(3)聚氨酯的烟火特性

聚氨酯被加热时可释放含有氨、氢氰酸和亚硝酸等易燃有毒的烟气,其中,亚硝酸为棕黄色烟雾。烟雾沿面板边缘散发,也可在夹层板内积聚。而火灾实验中,聚氨酯加热后的烟色先为白色,然后变成黄褐色。当聚氨酯泡沫着火时,则会释放出“油腻”的黑色烟雾。在这个案例中,消防员在船库后侧看到一团黄褐色的浓烟,还要求指挥中心派员封锁下风侧的道路。而前侧入口处的消防员观察到的则是“少烟少热”。


图2.5 着火船库前侧可以塌落的折叠门

(4)防御攻击经验的缺失容易发生消防员伤亡

当烟层被突然点燃时,冲击波将正在铺设水带的消防员推倒,一股杂着火焰的黑烟从前侧的门洞冒出,几秒内,整个屋顶边缘冒出正在燃烧的白烟。从着火建筑前侧观察到的是“少烟少热”,可以看到建筑内部发生的是常规的物品火灾,不是建筑结构火灾,按照常规的部署是积极内攻灭火。调查报告指出,因为“消防员日常接受的训练都是积极的内攻灭火”,面对这种火场,几乎所有的消防员都会以同样的方式行事,从而会掉入一个致命陷阱。因此,“消防部门在开展训练、演练以及组织比武、竞赛等活动时,应更加注重积累防御型灭火攻击的实践经验”。

(灭火救援一句话作战智慧专业解读-作战指挥篇第2.5条,校对:Andy,许指导)

【参考文献】

[2.5]消防工程师学会.2008年5月9日德蓬特火灾[EB/OL].(2009-12-16).https://www.pu-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23/08/Fire-in-De-Punt.pdf.

学习资料

靠山屯闲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纵情向前。

屯主微信号:ifire-ta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