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清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街道司法所调解员买合苏旦木·吾买尔,像往常一样带着笔记本,笑着对同事说:“我这朵蒲公英要出发了。”

天山区赛马场街道司法所调解室有个好听的名字“蓝色蒲公英”,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天活跃在赛马场街道9个社区的大街小巷,用蒲公英“播种式”的法治理念,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品牌,将法治理念融入社区治理。

“又来凉亭转了,现在大家相互谦让,相处愉快。”之前因晾晒被子引发晾衣架纠纷的当事人薛燕玉笑着和买合苏旦木打招呼。看着一张笑脸,买合苏旦木说:“社区里发生的小矛盾,虽然事情不大,却影响邻里关系,第一时间调解才不会让矛盾激化。”

“姐姐,看我也会画蒲公英了。”凉亭角落传来清亮的童声,买合苏旦木循声望去,上次纠纷里被晾衣架砸到头的小男孩,正举着蜡笔画晃悠悠站起。画上蒲公英毛茸茸的冠毛被涂成天蓝色,细密的种子正随风起舞。她忽然想起3个月前,自己就是在这张石凳上,把“蒲公英培育计划”写进笔记本。

每天买合苏旦木除了在社区调解矛盾、普法宣传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充“蒲公英”的队伍,在社区发展群众调解员。

47岁的水上乐园社区居民安春奎,就是一名群众调解员。最初他与邻居产生摩擦,发生争执。买合苏旦木在调解时,发现他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也善于表达,于是邀请他参与“蒲公英驿站”的调解技巧培训班。之后,安春奎还带动其他6名居民加入调解队伍。

在这种连锁效应激发下,天山区赛马场街道司法所“蓝色蒲公英”调解室,已培育了67名社区调解员和42名群众调解员,调解案件160起,履约率100%。

天山区赛马场街道司法所所长王喜说:“蓝色蒲公英品牌理念的核心在于‘随风播种、扎根生长’,就是要让我们的调解员植根到群众中去,让法治的种子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2025年第一季度,赛马场街道居民自主化解矛盾52起,较去年同期增长150%。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居民间的小矛盾,人民调解员参与化解的时间,也从平均7天缩短至3天。

华灯初上,买合苏旦木打开笔记本,在扉页的蒲公英图案旁,又写了一行字:“种子发芽了,法治的土壤自己会长出更多蒲公英。”(魏红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