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比黄金还珍贵的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就是一座 “宝藏”。但总有一群不怀好意的人,像潜伏在暗处的 “小偷”,想尽办法盗取我们的信息。最近,公安部公布的一起案件,就揭开了 “职业窃密人” 的真面目,看完让人背后直冒冷汗!

不久前,北京一家网络教培公司发现了异常。公司调取监控后震惊地发现,员工鲁某下班后没走,反而在各个工位鬼鬼祟祟地逗留,还往办公电脑里插 U 盘!更可怕的是,负责网络安全的员工开机后,发现电脑里突然多了一堆奇怪的进程,仔细一查,竟然是木马进程!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一开始,鲁某还狡辩说只是想看看客户资料提升业绩,但随着调查深入,一个隐秘的聊天群浮出水面。原来,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有人专门编写木马程序,有人负责潜入教培机构投放病毒,有人则负责处理和出售窃取来的数据,简直是 “一条龙服务”!

这个木马程序到底有多厉害?警方介绍,他们把木马封装在 U 盘里,只要插入电脑,不到一分钟就能自动运行,疯狂爬取数据,然后悄无声息地把数据传送到控制端。而且,这木马就像个 “隐形幽灵”,要是杀毒软件不主动查杀,根本发现不了它!

顺着线索深挖,警方发现这个团伙的作案手法十分 “专业”。嫌疑人闫某等人在多地成立在线教育公司当幌子,实际上却组织人员潜入其他教培机构。他们利用工作之便投放木马,成功窃取信息后,就以各种理由离职,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更过分的是,闫某拿到数据后,一方面用这些信息推销自己的教培课程,另一方面还把数据清洗后卖给别人,把违法生意做得 “风生水起” 。



好在警方行动迅速,一举抓获了 11 名涉案人员,现场查获了大量作案工具,及时帮受害企业清除了木马,避免了更多信息泄露。现在,这 11 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批准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其实,这样的信息窃取案件离我们并不遥远。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就有数以亿计的个人信息在网络黑市上被交易。这些被泄露的信息,可能会让我们接到骚扰电话、遭遇诈骗,甚至威胁到我们的财产安全。

那么,我们该怎么防范这些 “信息大盗” 呢?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别随便点击那些来路不明的链接和程序,就像别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一样;对企业来说,更要建立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安装靠谱的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检查系统漏洞。要是发现信息有泄露迹象,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护好个人信息就像守护我们的 “数字钱包”。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别让那些 “潜伏者” 有机可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信息泄露的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防范妙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