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就职典礼迄今,已然历时三月之久。
特朗普竞选之际许下的诸多“承诺”,截至目前,基本上无一顺利达成。特朗普确实对中国加征了关税,而这一举措换来的是中国的强烈反制。
眼瞅着6月将至,美国有一笔高达6.6万亿美元的国债即将到期。在此情形之下,特朗普又将会有何举措呢?走投无路之际,他是否会借发动战争以转移矛盾呢?
2017 年 6 月,美国确实有一批国债需要偿还,但金额并非传言中的 6.6 万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开数据,当月到期的国债本息约为 2.3 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国库券。
不过,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危机:美国国债总额在 2017 年 9 月突破 20 万亿美元。
而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仅 3.3 万亿美元,债务利息支出占财政预算的 8%。这种 "借新还旧" 的游戏能否持续,成了特朗普团队的头号难题。
"我们就像在玩金融俄罗斯轮盘赌。" 白宫经济顾问科恩私下对助手抱怨。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美联储自 2015 年启动加息周期,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2016 年底的 2.4% 升至 2017 年 6 月的 2.36%。
利率每上升 1 个百分点,美国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 2000 亿美元利息,相当于整个国防预算的 50%。
更要命的是,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在 2017 年 6 月减持了 73 亿美元国债,持有量降至 1.16 万亿美元。
这种 "用脚投票" 的行为,让特朗普团队如坐针毡。
面对财政困局,特朗普把目光投向了国际贸易。2017 年 3 月,他签署行政令,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启动 "232 调查",宣称要保护美国国家安全。
这一举动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将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声称 "美国每年被中国偷走 5000 亿美元"。
但实际情况是,2016 年中美贸易逆差为 3470 亿美元,其中 70% 来自苹果、耐克等美国企业在华产业链的返销。
中国的反制迅速而精准。2017 年 4 月,商务部宣布对美进口鲜水果、葡萄酒、无缝钢管等产品加征 15%-25% 关税。
这记 "组合拳" 直接打在了特朗普票仓的痛处:加州的葡萄酒庄、佛罗里达的柑橘种植户纷纷致电国会,抗议 "总统的关税正在杀死我们"。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中国在 WTO 起诉美国违反自由贸易规则,欧盟、加拿大等盟友也趁机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加征报复性关税。
2017 年 5 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启用 "特别措施" 维持政府运转,包括暂停投资联邦雇员退休基金、暂停发行州及地方政府债券等。
这意味着留给国会的时间只剩最后一个月。特朗普试图通过 "分阶段提高债务上限" 的方案,但民主党坚持 "一揽子解决",要求削减军费开支作为交换。
双方在国会山展开拉锯战,甚至出现议员在听证会上互相推搡的场面。
"这简直是场闹剧。"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在接受 CNN 采访时怒斥,"共和党人一边减税一边举债,现在却要民主党来埋单。"
事实上,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在 2017 年 12 月通过后,预计未来 10 年将增加 1.5 万亿美元赤字。
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让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加剧。6 月 30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 2.36%,创年内新高。
在债务和贸易双重压力下,坊间开始流传 "特朗普可能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的猜测。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美国曾在 1980 年伊朗人质危机、2003 年伊拉克战争期间通过军事行动提振国内士气。
但 2017 年的特朗普面临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首先,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泥潭尚未脱身,公众对海外战争的支持率跌至历史低点。
其次,发动战争需要国会授权,而共和党内部对军事冒险分歧严重。
最后,经济制裁和关税已经让美国企业怨声载道,若再卷入战争,可能引发股市崩盘。
"战争不是选项,而是灾难。" 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警告,"中美冲突将导致全球经济瘫痪,美国国债将变成废纸。"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内部也存在清醒声音。国防部长马蒂斯在白宫会议上直言:"我们的军队不是消防队,不能用来扑灭国内政治大火。"
2017 年 10 月,国会终于通过法案,将债务上限提高至 20.5 万亿美元,暂时避免了违约。
作为交换,特朗普同意削减部分医保和福利开支。这场拉锯战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矛盾:两党宁愿让政府停摆,也不愿放弃意识形态立场。
而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加征关税、减税、举债,虽然短期内提振了股市和就业,但长期来看,却让美国经济陷入 "高债务 - 高利率 - 低增长" 的恶性循环。
在贸易战方面,特朗普的 "极限施压" 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017 年中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至 3750 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增长 6.4%。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导致国内制造业岗位流失。
这种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做法,让特朗普的支持者开始质疑其政策的有效性。
回顾历史,美国在经济危机中从未通过战争真正解决问题。
1929 年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加剧了全球经济崩溃。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的量化宽松虽引发争议,但避免了更严重的衰退。
特朗普的困境,本质上是美国产业空心化、贫富分化加剧等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试图通过关税或战争转移矛盾,只会让危机愈演愈烈。
如今,美国国债已突破 35 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财政预算的 15%。
这一数字提醒着决策者:真正的挑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正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美国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改革。" 但在两党极化、民粹主义盛行的当下,这种改革似乎遥不可及。
特朗普的任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财政烂摊子,却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定时炸弹。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