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特朗普在内外重压下选择了滑跪。首先,他放开了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随后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承诺大幅降低对中国商品的145%关税,称“不会对中国强硬”,并强调谈判将“非常友好”。这一转变表明,特朗普已无法坚持其强硬立场。



面对这一局面,网上却出现一种怪论:干脆见好就收,维持胜果,否则美国闹得鱼死网破不好看。笔者认为,对于如今的特朗普,我们用毛主席的一首诗就能概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7年前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美国的遏制,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打消其野心,否则后患无穷。

第一节:2018年关税战,中国从措手不及到觉醒

2018年关税战给了中国极大的教训。当时,中国仍相信自由贸易,认为中美虽有分歧,但可以通过经贸关系实现互相理解。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通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2018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美贸易额在2017年达到5837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9%,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基于这一背景,中国普遍认为,双方经济高度互补,合作是主流,分歧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然而,特朗普的上台却给中国上了一课。2018年3月,特朗普以“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由,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同年7月和9月,美国分两轮加码,最终覆盖了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逐步提升至25%。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可以说是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中国企业猝不及防,出口受到重创。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从年初的12%骤降至年末的5%,部分中小企业因订单锐减而倒闭。例如,浙江一家生产电子元件的中小企业因对美出口占比高达60%,在关税战初期订单减少40%,最终被迫裁员并关闭生产线。



到了2018年10月,特朗普的条件愈发夸张。他不仅要求中国大幅削减贸易顺差,还提出开放金融市场、停止产业补贴、改变国有企业运营模式等苛刻要求,试图迫使中国全面妥协。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甚至公开表示,贸易战的目标是“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

中国逐渐认识到,特朗普的“贸易战”无关于经济,而是白人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进攻。美国要的不只是钱,更是中华文明的命。这一认识在中国高层和民间迅速形成共识:这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斗争,必须不妥协、不投降。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一方面,中国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投入巨资发展关键技术。2018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2.19%,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芯片、5G、人工智能等领域。



另一方面,中国加速军备建设,提升常规力量。2018-2020年,中国军费年均增长6.8%,增强了战略威慑力。

同时,中国积极开拓欧盟、东盟、日韩等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据统计,2018-2019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5%,对欧盟增长10%,对日韩出口增长8%,有效缓解了对美出口的压力。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瘟疫天灾,美国不得不放弃对中国产业链打压,转而进口大量中国商品,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降反增。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强迫我们购买的液化天然气成了香饽饽,我们转卖给欧洲又大赚了一笔。而这,是已经败选离任的特朗普所始料未及的。

特朗普的进攻没有让中国失败,反而让中国越挫越强,因此中国网民给特朗普起了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川建国”。

第二节:2018年的觉醒,特朗普让中国看清美国本质

2018年对于很多中国人都是震撼的。许多中国人此前把美国想得太好了,认为美国虽然有时候流氓一点,但至少维持了世界秩序。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了WTO等国际经济秩序,中国通过这一秩序实现了快速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全球化红利,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亿万人民摆脱贫困,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的59.6%。



因此,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初,不少人主张妥协,认为中美各退一步,双方都能继续赚钱。2018年初,甚至有声音建议中国通过购买更多美国大豆、能源来平息争端,避免对抗升级。

但最终我们却发现,我们退一步,特朗普就进一丈,完全不讲道义,完全冲着打死你去的。2018年12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逮捕华为CFO孟晚舟,试图通过司法手段打压中国科技企业。

同年,美国将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使用美国芯片和技术,直接威胁华为的生存。

特朗普还公开表示,要通过贸易战“让中国制造业回到50年前”。这些行为让许多曾经的“亲美派”对美国失去了滤镜。美国已不再是秩序维持者,而是彻头彻尾的流氓,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可以说,特朗普以一己之力扫荡了中国舆论场的骑墙派、买办派。2018年前,中国社会中存在不少“亲美派”,认为美国代表先进文明,中国应向美国学习,甚至主张“买办经济”,即“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然而,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中国开始凝聚一种共识:美国精英阶层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敌人,无论我们做什么,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政体,美国都会遏制、限制甚至消灭中华文明,这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斗争。

因此,中国大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并在科技研发上迎来可喜突破。例如,华为在5G领域的突破使其成为全球领先者,2020年华为5G基站出货量占全球50%以上。北斗导航系统在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摆脱了对美国GPS的依赖。国产芯片领域,麒麟系列芯片性能不断提升,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在2020年量产,标志着中国芯片制造迈出关键一步。

科技突破也带来了中国军事层面的飞跃发展。到2025年,中国海军已拥有3艘航母,055型驱逐舰批量服役,东风-41导弹形成战斗力,常规力量显著提升。

特朗普本想通过2025年的145%关税再给中国来个“珍珠港”,却发现中国那边的电话根本不响。中国不仅未妥协,反而以125%的报复性关税、限制稀土出口等措施精准反制,直接让特朗普破防。这一次,美国再也无法勒索中国了。

第三节:特朗普服软是缓兵之计,中国需穷追猛打

特朗普政府如今面临巨大危机,正是因此才会做出“服软”姿态。2025年4月,特朗普接见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三大零售商高管后,得知库存即将耗尽,圣诞节货架可能空空如也。

数据显示,沃尔玛和塔吉特超过50%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高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库存下降至历史低点。美国玩具协会会长埃亨警告,若问题持续,圣诞节玩具价格可能翻倍,甚至无货可卖。



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45%,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至7.5,创近年新低。内外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放开电子产品关税,并承诺大幅降税。然而,这种姿态不过是缓兵之计,特朗普及美国精英的反华本质不会改变。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中国即使声明“坚持和平发展,不与美国为敌,永不称霸”,也不能消除美国的戒心。美国等白人国家,不能容忍一个黄种人国家的崛起。这是文明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期报告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阻止中国超越美国”,无论中国如何调整政策,这一目标都不会变。历史上,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也印证了这一逻辑。如今,中国面临的压力远超当年的日本,斗争的本质更加深刻。



特朗普的服软并非真心悔改,而是以退为进。一旦美国缓过劲来,特朗普一定会反攻倒算。若中国此时心慈手软,美国可能联合盟友重整旗鼓,再次对中国发起全面遏制。

因此,我们绝不可“沽名学霸王”,而是应穷追猛打,彻底打消美国遏制、限制甚至灭亡中国的企图。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中国应继续深化科技自立,加强军事实力,同时扩大与欧盟、东盟等地区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经济网络。例如,中国可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与东盟、日韩的经贸联系。

此外,中国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或许将奠定未来百年的基础。所有中国人,无论贫富,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胜利一定属于中华民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