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慈溪被授予“浙江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市县”,捧回“安全发展鼎”。 “安全发展鼎”含金量十足,是目前浙江省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最高荣誉。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精准施策”,创新构建“风险防控全链条、隐患治理全闭环、安全基础全夯实”工作体系,推动安全生产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念好“统”字诀 安全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市步步压实党政领导、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现场管理“四方责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1+8+17+N”组织责任体系建设。
同时,迭代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工作联席会商机制、排查执法联合机制、信息平台互通机制、事故调查协同机制,确保专委会工作机制高效运行。
此外,全面提升基层应消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应急管理机制创新举措,优化基层应消站人员进出机制,全力打造具有慈溪特色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目前,我市17个镇街应消站及16支专职消防队,共有正式在编人员80人,执法辅助人员241人,专职队员239人。
念好“防”字诀 以“练”筑防才能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纵深推进源头治理,开展传统块状经济和镇村产业集聚区“两项整治”,大力扫除风险隐患。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遏重大”攻坚战、“除险保安”等重大专项行动,形成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借助“141”系统应消模块,全面精准掌握企业(场所)安全生产情况,目前,全市“141”系统内全量主体达147049家,其中纳入应急消防管理的49575家。
在现场管控上下功夫,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在确保执法质量的基础上,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重点执法检查事项、重点岗位人员,科学制定检查计划,落实精准、刚性执法。加强与公安、人社等部门的事故信息联动,建立非亡人事故(特别是重伤事故)和火灾线索倒查机制,营造“有事故必倒查”、“有违法严处罚”的刚性执法氛围。此外,将处罚金额不满5万元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权、11项消防行政处罚权委托下放镇街,积极探索轻微免罚案件的处置方式,2024年成功完成首例全流程轻微免罚案件的办理。
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创新服务助力整治提升。深入推进“社会化+保险”运行,加大一般工贸行业安责险投保扩面,探索“共享安管员”、“共享电工”等模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监管难题。目前,已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检查企业4857家,开展安责险服务9755家,对高层建筑和火灾单位消防检查评估325家。
念好“智”字诀 用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生产
强化高风险智慧消防监管。通过组建智慧消防运营混改公司,搭建市镇两级防、灭、管一体化的“全市域智慧消防平台”,火警处置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初步形成“互联网+消防监管”的良好态势。突出政策撬动,弱势群体住所智慧消防设备安装由市财政全额保障。目前,全市已有6.7万余家单位接入,联网设备75万余套,已基本完成重点场所消防数字化全覆盖。
建强数字应急指挥阵地。持续加强城市安全运行中心建设,对接慈溪市110社会应急联动系统、视频图像智慧应用平台,累计引入全市各类视频监控2万余路,接入29.64万处感知设备,实现17个镇街无人机全覆盖,全面提升了突发事件处置速度。同时,建立技术保障团队,开展24×365全时监测运维。
提高末端防灾减灾能力。面向村(社区)、消防重点单位、规上企业推广建设微型消防站,由市、镇财政每年每家各补助1万元,力争实现火警“135救援圈”。为弥补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监测网存在的不足,创新推进“天机网”气象水利监测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新建自动气象站276个、水文监测站(设施)56个和简易雨量筒2个,着力提升基层防汛防台防灾避险能力。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晨薇
编辑 | 范田圆
审核|赵思舜 胡孟才
慈溪·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