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脚步慢慢临近,但仍旧有部分学生焦灼不安,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是把握入校招聘众多机会进入职场,还是二战考研提升核心优势?这样的不稳定性让学生们的选择无比困难。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任君成为了众人钦羡的对象,不仅是因为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直博生录取资格,更是因为其光鲜的履历,能够支撑其想要的所有发展。



据了解,任君曾获国家奖学金、文苑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等奖项;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学生”“中国海洋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海洋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项。自主搭建6台实体海洋航行器,累计获12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7项为最高奖

这不仅是其专业涵养的直接体现,也是其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最佳证明,这样的履历,一定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竞相争取的“香饽饽”。从本科生斩获12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大奖,到学院近50%的升学率和超90%的就业率,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也能看出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育人的长足之处。



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学院构建起“课堂-实验室-产业一线”的贯通式培养链条,与海信集团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从电路设计到水下调试的全链条实践条件。“真刀真枪”的工程训练,让学子们在大二就能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在本科阶段即手握多项发明专利。

除此之外,学院的“竞赛驱动”培养模式,将科技前沿与教学环节深度耦合。从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大赛到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竞赛,这些顶级赛事不仅是检验技术的试金石,更是锤炼工程思维的特训营。既有专业教师指导技术攻关,又有企业工程师协助成本控制,这种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作品兼具技术创新价值和产业转化潜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也在学院科技创新指标上得到量化印证: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20余项、有效发明专利超600项,学生竞赛获奖数量连年攀升,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特质,恰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回应时代需求的答案。

当海洋强国的号角吹响,中国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正以特有的育人智慧,培养着既能驾驭智能传感器、又能胸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工程师。这些带着海大印记的学子,能够在科技竞赛中摘金夺银,也能在职业岗位中发光发热,无论他们有任何的发展规划,都能得到全面的满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