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979年1月,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大会在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在这次纪念大会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时隔多年出现在了大众面前,并在这万人瞩目的舞台上,第一次以清唱的形式,演唱了由赵朴初同志写的悼念周总理的诗。



赵燕侠的演唱,令现场每一个人陶醉其中,深受感动。演出结束后,“赵燕侠又出来了”、“赵燕侠又能登台唱戏了”……这样的声音很快便流传开来。

赵燕侠在京剧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从京剧史家和宝堂的一句评价中我们或许能够窥探一二:

“赵燕侠是京剧史上,唯一能挑班唱戏的女演员,她从16岁独挑‘燕鸣社’以来,无论到哪儿唱戏,挂的都是头牌,从来没挂过二牌。后来加入北京京剧团,也是与马、谭、张、裘同挂头牌。”

赵燕侠出生于京剧世家,祖上创办的戏班还曾进宫为老佛爷西太后演过戏。其祖父赵广义创办的“鸣凤班”更是在天津颇有影响,他们所在的“下天仙戏院”曾是天津最火的戏园子。

然而,就在“鸣凤班”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很快便招来了不少麻烦,先是有着“美艳亲王”之称的头牌,也就是二女儿赵美英被迫成为了军阀李景林的五姨太,无法登台唱戏。紧接着,戏班又被冠上了个“借演戏宣传赤化”的标签,于是,受到牵连的大儿子赵小楼被迫离开天津,行走江湖。这一时期,赵小楼的女儿赵燕侠出生。



赵燕侠出生后,作为梨园世家子弟,父母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能够继承祖业,成为一代红伶。

赵燕侠从小便跟着父亲在后台,看他们排戏、化妆,耳濡目染下,她渐渐开始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并展现出了很大的天赋。很多戏,她只看两遍就已经能够哼哼了。

不过,由于她年纪尚小,父亲赵小楼平日里只让女儿跟着压压腿,跑个圆场。但是,他没有想到,女儿早已学了几出戏。

一天,戏园子在准备演《三娘教子》时,因为缺一个娃娃,众人便想到了赵燕侠。然而,赵小楼得知要让女儿登台演戏时,他却迟迟不肯答应。

赵小楼并不是反对女儿唱戏,相反,他担心女儿还没有正儿八经学过戏,如果第一次登台演砸了的话,将会给她日后登台唱戏带来阴影。因此,不管旁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松口。



看着这一幕,一旁的赵燕侠却坐不住了,她早就想要上台了。戏园子的老板看到她后,问道:“闺女,现在让你上台唱戏,你敢不敢?”

赵燕侠不顾父亲阻拦,当即说道:“有何不敢。”

最终,赵小楼只好同意了。戏院老板急忙把赵燕侠送到了一个女老生那里,让她学唱当晚要演的这出戏。

虽然时间紧张,但赵燕侠的表现却令女老生惊讶不已,她见到赵小楼后,高兴地说道:“你这个闺女,天生就该唱戏。”

赵燕侠第一次登台演出便大获成功,戏班里的人围着她,一个劲儿地夸她演得好。此后,戏园里所有的娃娃生几乎都交给了赵燕侠演出。很快,她的名声也渐渐打响。

而自从走上了这条道路,赵小楼便正式教女儿练功了。他对女儿的要求十分严苛,多次狠下心打她,稍有失误,他便二话不说,用藤条打。赵燕侠每天要练四遍功,除了早上、下午和晚上外,夜里还要再练一次。即使有时候生病,赵小楼也让她接着练。



1935年,赵小楼夫妇带着7岁的赵燕侠来到长沙演出,只三天,赵燕侠便在长沙城有了名气。此后,赵燕侠跟随父母先后在重庆、南昌、上海等地演出,每唱一地,赵燕侠便红遍一地。

1941年,为了有更大发展,赵燕侠一家人来到北京。期间,她拜师荀慧生,在唱功上有了更大进步。

两年后,赵燕侠在北京登台演出,一炮而红。此后,她便在中和戏院挂头牌演出,每次演出都能够引起满堂喝彩。

1947年,赵燕侠组建了“燕鸣社”,逐渐成为了北京戏台上独霸一方的存在。而赵燕侠无论在哪里演出,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挂头牌。尽管条件如何苛刻,但依然很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赵燕侠怀着新的希望,积极投入到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活动中。1949年12月,赵燕侠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号召,对外发布远超平时十倍的票价售卖,将当天全部收益捐给了苏北遭受水灾的灾民。在此后的各项公益活动中,赵燕侠都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1951年,受梅兰芳邀请,赵燕侠成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董事会的成员,时年23岁。她也是当时董事会成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足见其京剧艺术造诣有多高。

在演艺生涯中,赵燕侠曾在舞台上扮演过很多角色,但最令她难忘的则是《沙家浜》中的阿庆嫂。



1963年,北京京剧团领导向全团宣布:

“明年要搞一个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每个团的一流演员都要参加。”

当时,赵燕侠收到了《芦荡火种》的剧本。不久后,剧本改编小组便出了一个改编本,名为《地下联络员》,也就是后来的《沙家浜》。其中阿庆嫂的角色由赵燕侠扮演。

这一年12月5日,《地下联络员》在第一次审查时,遭到了严厉批评,这让大家倍感压力。但彭真市长的鼓励让大家渐渐拾起了信心。不久后,他更是请来《芦荡火种》剧组,让大家观摩学习。

1964年1月,为了更靠近新四军的形象,剧组组织扮演新四军战士的演员们来到解放军部队参加军训,原本不需要参加的赵燕侠却主动赶来参加。不久后,《地下联络员》改用了原来的名字《芦荡火种》。

同年3月,京剧现代戏《芦荡火种》通过了第二次审查,并很快对外公演。

4月27日,刘少奇、周总理、邓小平等人观看了《芦荡火种》,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让大家深受鼓舞。



一天,赵燕侠来中南海参加舞会,期间,她与刘少奇跳舞时,问起了不久前的演出。刘少奇听后,对她的演出提出了建议:

“你演的阿庆嫂还缺乏地下斗争生活的经验,就你那个样子,哪像个搞地下工作的,我要是日本人啊,早就把你逮捕了。不客气地讲,你得跟我学。当年我们在白区,卖茶的、卖报的、干钳工活的,都有自己的职业习惯,既要懂行干事,又要暗暗侦察敌情……”

赵燕侠十分重视刘少奇的建议,并在自己的演出中做了调整。然而,遗憾的是,她很快便被剥夺了上台表演的资格。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没能演出。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赵燕侠才重返舞台,迎来了艺术生命的第二春。

参考资料: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8年23期、 《大众电影》2005年第5期、北京晚报、北广人物2018年45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