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阳朔遇龙河景区工农桥码头人气颇高。不少游客乘坐竹筏游览完山水美景后,上岸惊喜发现有一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热情跟大家打招呼。挥手、握手、飞吻……它酷炫的外形科技感满满,引起许多人驻足观看,也给游客们提供了十足的情绪价值。那么,这台人形机器人为何会出现在景区?它又担任着什么工作?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形机器人跟竹筏上的游客打招呼。
与游客热情互动 人形机器人成景区“明星”
挥手、握手,还能做出飞吻手势……在遇龙河景区,许多游客正围着一台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它成了景区里最闪耀的“明星”。
4月22日上午10点,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人形机器人往码头方向走去。一路上,它迈着稳健步伐,很快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无论男女老少,都好奇地打量着人形机器人。小孩子开心地伸手打招呼,它马上挥手致意;年轻游客拿出手机,它变换姿势配合拍照;老年游客轻轻握住它的手,人形机器人则赶紧“回礼”。
人形机器人在遇龙河景区内人气颇高。
与游客进行简单互动后,人形机器人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朝岸边走去。工农桥码头是多个竹筏航线的终点码头,一批接一批游客即将在此上岸。远远看到人形机器人向他们挥手,很多游客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发出连连惊呼。“快看啊!那里有机器人!”“这不就是今年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吗!”……游客们走下竹筏,对着人形机器人又是一轮拍照和互动。
能在遇龙河边巡逻 将解锁更多新功能
与游客互动约1个小时,人形机器人回到办公区域稍作休息。
随后,它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遇龙河边的人行步道巡逻。临近中午12点,结束上午的工作任务,它被护送上一辆汽车,稳当地坐在后排,绑好安全带启程“回家”。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人形机器人前往遇龙河边的人行步道巡逻。
遇龙河景区副总经理赖玉芬说,这台人形机器人还是个“新生儿”,名字也是出厂设置里的“笨笨”,但它可以自主与人聊天并接受指令。
记者与它进行了一番互动。“笨笨同学,请你走两步。”收到这条语音指令,人形机器人果然往前走了几步。记者又说:“跳个舞看看。”它也马上做出动作。随后,记者又让人形机器人“查询天气”“播放音乐”“设置提醒”等,对于一些生活上的常识,它基本能对答,也没有太多卡顿。
赖玉芬介绍,这台人形机器人是上周刚“到岗”的遇龙河景区“新员工”,也是广西首台宇树科技G1 EDU人形机器人。“它高1.32米,重约35公斤,有着极高的灵活性。”赖玉芬说,人形机器人有20多个关节,拥有很好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此外,它的小跑速度大于2米/秒,能轻松完成动态站起、坐下折叠等动作。它配备了深度相机、3D激光雷达以及4麦克风阵列等先进感知设备,搭配8核高性能CPU,能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
这台人形机器人的最大魅力在于支持智能OTA升级,能让其持续进化。而且,它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支持AI智能对话和动作编程,可灵活适应景区多样化需求。“我们有5名技术人员每天陪伴它,教它各种指令,真的就像带孩子一样。”赖玉芬表示,虽然人形机器人已经“上岗”,但作为“职场新人”,还需要学习业务和熟悉环境,每天工作时间2-3个小时。
中午下班后,工作人员带着人形机器人坐上汽车,准备回家休息。
接下来,技术人员会尽快进行二次开发,目标是让机器人不仅能与游客互动,还能在景区的关键区域进行独立巡逻,实现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等功能。同时,也可以在复杂地形中辅助开展搜救任务,为突发情况争取宝贵时间。
打造智能化旅游体验 为游客供情绪价值
当下,“文旅+机器人”模式成为各地景区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满足游客对科技体验的需求,也为景区带来新的活力。
遇龙河景区这台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的重点方向是,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AI对话实现为游客提供实时景点讲解、路线规划、服务咨询等个性化导览服务,打造智能化旅游体验。“我们最在意的就是做好服务,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赖玉芬说。
“第一次在景区见到机器人,感觉很有科技感,我很喜欢跟它互动。”一位游客说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记者发现,人形机器人所到之处,游客们的热情高涨,它自身也成为了遇龙河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孩子和人形机器人握手互动。
赖玉芬说,“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预计遇龙河景区将迎来大批游客,他们会持续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并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向智慧旅游迈进,满足游客对新奇体验的渴求,为景区注入更新的活力。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马翔)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