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被手下围攻:11州联合起诉,一场撕裂美国的关税内战


4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外与记者交谈

当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并针对中国、墨西哥等国实施最高245%的差异化税率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美国优先”的关税大戏,最终演变成一场联邦与州之间的全面内战。


特朗普与财政部部长贝森特

4月23日,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等11个州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推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这场“围攻”不仅暴露了美国政治经济的深层裂痕,更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致命悖论。

“叛州”联盟:从加州单挑到11州围剿。

法律战升级,联邦权威遭空前挑战

此次11州诉讼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地方与联邦博弈的延续。早在4月16日,加州已打响“第一枪”,起诉特朗普政府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加征关税“违宪”,并指控其导致加州经济损失超250亿美元、供应链断裂、6万家小企业濒临破产。


4月16日,加州州长纽森(右)召开新闻发布会,讨论特朗普关税政策。图源:视觉中国

随后, 蒙大拿州黑脚族部落、小企业联盟 等陆续加入战局。如今11州联合行动,标志着反对浪潮从地方性抗议升级为全国性法律围剿。

诉讼核心:总统权力是否越界?

各州指控特朗普绕过国会行使征税权,违背宪法三权分立原则。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征税权归属国会,而特朗普以IEEPA为法律依据,将“贸易逆差”包装为“国家紧急状态”,被批为“史无前例的权力滥用”。加州总检察长邦塔直言:“若贸易逆差算紧急状态,总统可无限扩权!”

数据背后的代价:谁在承受关税的“回旋镖”?

1. 企业与民众:从“保护”到“重创”

科技巨头: 苹果因供应链依赖中国,股价单日暴跌9%,市值蒸发超8000亿美元;英伟达受芯片出口限制冲击,市值单日缩水1.3万亿。

农业: 加州杏仁出口因中国反制关税暴跌47%,农场主被迫挂出“出售”标牌;中西部大豆滞销,农民质问“关税到底帮了谁?”。

普通家庭: 关税推高物价,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洛杉矶牛肉价格同比上涨18%,重建山火灾区的建材成本激增5亿美元。

2. 经济全局:从“复苏”到“滞胀”

股市崩盘: 标普500指数两日暴跌10.53%,纳斯达克进入熊市,6.6万亿美元市值蒸发。


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评估财报和关税风险

滞胀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或引发短期通胀飙升与长期增长停滞,消费者信心跌至12年最低。

政治博弈:2028大选前哨战与州权复兴。

纽森的野心与民主党的“反特朗普”叙事

加州州长纽森借诉讼高调塑造“反特朗普领袖”形象,不仅与加拿大签订旅游协议,更发布“关税受害者”纪录片点击破千万,被共和党策略师视为“2028年总统竞选的铺路石”。民主党试图通过地方诉讼削弱特朗普的“强硬形象”,而共和党则反击称此举是“激进左派的作秀”。


州权复兴:从“可憎关税”到现代宪政危机

美国历史上,州权与联邦的冲突屡见不鲜。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因关税废止法案险些引发内战,如今加州等州的诉讼被宪法学者视为“现代版宪政危机”。若法院支持州政府主张,总统贸易权力将被大幅限制,甚至可能推动国会收回关税权。

全球冲击:盟友反目与秩序重构。

盟友反制: 欧盟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对美汽车征税25%,巴西向WTO提起诉讼。

去美元化加速: 中国联合欧盟、东盟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倡议》,构建绕开美元的贸易体系。

科技霸权松动:华为7nm芯片量产、光子芯片突破,英伟达被迫将AI生产线迁回美国,成本激增50%。

深层反思:高关税能否拯救“美国优先”?

特朗普的关税逻辑建立在“保护本土产业”的承诺上,但现实却充满反讽:

供应链回流失败: 仅15%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多数转向越南、墨西哥,但关键环节仍依赖中国。

就业悖论: 关税虽保住钢铁业2.8万个岗位,却导致依赖进口的零售、科技等行业损失超30万岗位。

全球信任崩塌:世贸组织裁定美国违规,多国加速“去美国化”,美国领导力遭二战以来最严重削弱。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砸向了美国自己。当11个州以法律为武器“围攻”白宫,当普通民众为物价飙升哀叹,当盟友纷纷转身而去,“美国优先”的口号正演变为“美国孤立”的现实。


特朗普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这场关税内战不仅关乎经济得失,更是一场关于全球化生存法则的终极拷问: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高墙能否筑起繁荣?或许正如加州农场主约翰·史密斯所言:“政客们在玩火,买单的却是我们。”

转发即是态度,思考改变未来。

本文数据综合自新华社、网易、凤凰网等权威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