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年纪去寻找人生第二职业曲线,不会顺风顺水。但如果用对可迁移能力,打破年龄与行业壁垒,就能少绕一点远路。

跨界不是归零的冒险

而是能力复利

YIQIYINGCHUANG

38岁这一年,陈峥突然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了一次急转弯——抛掉过往十几年在法律、金融行业累积的资历,进入影视行业,从职场结构里最底层的"螺丝钉"做起。

与为职业发展前景和失业危机担忧的打工人不同,陈峥这次"跨界"是主动的个人选择。翻看她的履历,非常亮眼。浙大本科毕业。纽约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曾在法律、金融行业深耕十余年。

2015年,决定转行,做电视剧制片人。第二年,一个人为公司追回了3.5亿项目尾款。第三年,第一次做长剧制片人,就是S+项目《加油,你是最棒的》


《加油,你是最棒的》剧照

陈峥用「戏剧化」总结自己的的转行经历。但进入影视行业做制片人,不是心血来潮。她的职业规划一直围绕一个逻辑——提炼独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陈峥的数字敏锐度强,比如身边朋友同事会说她,「感觉你脑子里好像装了一台计算机」。还有逻辑思维,「遇到一件事,我会习惯性开始思考,什么问题最重要?优先解决哪几个环节?整体成功率能达到多少?」

除此之外,她也懂心理学,擅长洞察人,与人打交道,又有十多年法律、金融专业经验,同时兼具复杂项目管理、财务、税务、法务等多个板块专业能力。结合她从小到大感兴趣的领域,于是先锚定了影视行业,制片人方向。

社交平台上有一些关于"转行"的讨论组。如果提取相关原因关键词,可以大致把职场人转行动机归类为以下六个:职业前景、专业岗位不对口、工资福利、理想热爱、工作体验、社交影响

与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所要面对的压力不同,中年人的试错成本更高昂。人到中年重新择业,陈峥的初衷是「找到自己人生下半场,可以为之奋斗到死的事业」。


《加油,你是最棒的》剧照

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选什么岗位;去哪儿做;以及跨界中最难解决的——如何让企业相信,"外行人"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有策略地出拳

找准可迁移能力

YIQIYINGCHUANG

影视项目有三大操盘手:导演、编剧、制片人。曾经一度也有导演与制片人角色界限模糊的说法。但导演毕竟是专业创作人才,制片人主要是拉投资、做预算、统筹财务等,表面看距离创作较远,进入门槛似乎也相对比较开放。

但门槛开放不等于门槛低。了解之后陈峥发现,能力过硬的影视项目核心操盘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其一是内容能力,项目操盘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要懂内容,要用专业的内容判断力打捞优质项目,进行开发立项;其二是沟通统筹能力,在懂创作的基础上,与各个领域专业人才打交道,负责项目制止各个环节运转;其三是要懂财务法务,做好前期预算、中期各项支出、后期盈利及回收成本,以及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影视行业有了一个新的变化趋势:制播平台对内容的强烈需求,尤其网络自制内容需求大量出现,导致行业对成熟制片人的需求和重视程度都有了极大提升。当时的影视市场,正在开始从"导演中心制时代"进入"制片人中心制时代"。影视公司和平台都急需要能力更综合更全面的专业制片人管理运作一个个项目。


图片来源:艺恩咨询

手握十几年法律、金融专业背景经验,她选择有策略地扬长避短,利用优势,开始向当时国内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投简历。凭借过往亮眼的履历,陈峥的"求职"很顺利地没有因为年龄和相关经验碰壁。

经过面试沟通,先以法务总监身份入职,作为"制片人储备人才",陈峥为新的事业按下"重启键"。

闯关

是做难而正确的事

YIQIYINGCHUANG

38岁重启职业,过往履历再光鲜,也要重新接受社会捶打。从资深法律工作者,到进入全新的专业领域、工作环境,一下子变成小白,陈峥要闯的第一道关是,如何与娱乐行业的人沟通?

弄懂专业名词,甚至行业黑话不难。比较困难是网络流行语、互联网热梗、谐音梗之类表达,完全是认知盲区。


弹幕截图来自网络

管理学中有一些关于语言在组织管理中起到的作用的论述,旨在表达特定术语对于消除组织中人的差异性的重要作用。陈峥清楚知道,熟悉这门新语言对她能否真正融入团队,获得集体认同感,包括以后做内容,都至关重要。

她为自己准备了专门的笔记本,每天晚上看电视剧弹幕,像记单词一样记下高频出现的点赞互动词句。坚持看不同类型的热门剧集视频,做笔记。最后愣是替换掉自己熟悉的语言逻辑,把之前空白的“网感”练出来了。

最难的一关是公司给她出的题,「当时公司有3.5亿应收账款,涉及到中国15家电视台,如果我能把这个账收回来,就可以转制片人。」

解题过程不能笼统地一言以蔽之。但心路历程,用陈峥自己的话说,「有的人直接拒绝或否定你;有的人会骂你;感觉自己就是个可怜的小螺丝钉。」


《加油,你是最棒的》剧照

“做难事,必有所得。”追回3.5亿尾款,陈峥正式达成目标,转型成为一名剧集制片人。并很快拿到S+级长剧项目的制片机会。

相似的困惑

YIQIYINGCHUANG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职场人转型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有高达45%的35-45岁职场人尝试过转行,2019年数据还是28%。猎聘《2022年Q1高端人才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Q1有55.87%职场人有跳槽计划,其中65.34%职场人选择跨行业跳槽。脉脉平台数据显示,热门行业跳槽求职者中,30-40岁职场人超过60%。

职场人的中年转型,不是个别人的运筹帷幄或一时兴起,而是新的社会竞争环境导致过去多数稳定的职业成长路径已经被打破,"择业"和"职业规划",既是要为进入职场做准备的年轻人需要应对的问题,也同样是越来越多职场中年人的必答题。


《加油,你是最棒的》剧照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之所向,都能最终转化成职业。一蹴而就的成功都是不存在的虚构故事。

而如何判断转型是否成功?或者如何判断是否选对了职业?一个衡量标准是:是否对现在的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是否真的相信自己能把当下在做的事持续做下去,并且把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峥的转型,从入行到很快有所建树,方法和心智都是决定性因素。总结陈峥的答题思路,可以分以下三问:

第一,对接下来要进入的行业,是否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接下来要具体做的事,是不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

第二,从自我认知层面,是否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弱项?

第三,从经验能力层面,是否能用可迁移能力,突破行业+年龄壁垒?

分析行业,有专业的调研方法。

分析自己,找自己的的优势短板,陈峥有两套自己的模式:「一套是加强优势,一套是补短板。这两套模式在不同阶段该如何选择?我会先从自己内心把一些分值弄清楚,用这种方法分析自己。」

做制片人,复盘从业以来的经验,陈峥总结了一个心得:用人的方法做制片。因为进入到实际工作中,往往越是看上去简单、专业难度低的问题,越不容易解决。因此,刷题没有用,关键是思维方法。

「比如上课时,如果只是在传授某一个项目上遇到的具体问题,那对你做下一个项目,对其他人来说有什么用呢?没有用,这不是可以复刻的东西。但只有处理自己、处理他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些思维方法是可以复用的。」

从思考“人”的角度出发,影视公司制片人、平台制片人、创作者三个方向,分解职业制片人如何与人合作谈判,如何用优势补齐自己短板,如何思考内容,如何操盘项目等等问题方法。以此为设计原则,陈峥设计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面对面分享交流《制片人之道——人生转型与自我突破课程》。下面是课程详细介绍,希望正是你需要的。


做职业选择,做制片人,这两件事都需要用长期主义思维去打开视野,认知清晰,规划清楚。初次择业需要尽可能找到自己所长和热爱。

二次择业需要理清自己的行业焦虑、年龄焦虑、转型矛盾,看清市场变化,融合跨界思维,让过往的工作经验、思维模式成为转型的能力复利。

这两件事都是陈峥擅长的。之所以设计这次课程,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紧迫的需求:当下的职场,包括影视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在“躺平”和“内卷”中间,都急需有另一条路出现,让“打工人”作为“人”的价值得以在工作中更大释放,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即便当下无迹可寻,但至少有更确定的、更充足的职业动力去应对不确定。

课程原价2999元/人,老学员报名省600天。如果你也处于职业倦怠期,有转型困惑,或是影视行业新人,希望让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更清楚;或是有经验的制片人,需要一些项目管理、码盘、做预算、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她都有办法给你实用建议和办法。

报名课程,扫二维码先加小助理好友↓

如果对职业、转行有一些困惑和看法,也可以评论区一起聊一聊↓

作者丨轻舟

排版丨阿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